第十一章 美國高等教育的管理 附 錄
附錄一 常春藤盟校及其他部分名校簡介
常春藤盟校是由7所大學和1所學院組成,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
最早的常春藤學校實際上是由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和普林斯頓4所大學結成的校際體育聯盟。“4”的羅馬數字寫為“IV”,然後加上詞尾Y,就成了“IVY”,於是又稱“常春藤大學”。後來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加入,形成現在的8所大學聯盟。
這8所大學曆史悠久,治學嚴謹,教授水平高,學生質量好,成為頂尖名校的代名詞,它們是美國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艦,是國家隊的主力。8個成員中哈佛大學當然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是盟主,多年美國排名中都是第一名。其他盟員均在前20名以內。本書簡明扼要介紹盟校情況,讓大家了解美國大學的水平及特點,以便找自己的差距,與世界先進大學教育接軌,奮發圖強,改革高等教育,把我國由教育大國建成世界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占地350公頃(5250畝),校園內有許多古老的森林,紅磚牆建築上爬滿了常青藤,好像穿著一件青綠外衣。400來棟大小不同,風格各異的辦公大樓、教學樓、科研樓、實驗樓、醫院、博物館、圖書館、學生住宅(公寓樓)、學生活動中心、體育館等漂亮的建築錯落有致的點綴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掩映在參天的樹林之中。房屋由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道路連接。學校就是一個森林公園,空氣新鮮,優雅安靜,簡直就是世外桃源;校園是一座大學城,也是一個社區,校園中心是哈佛廣場,麵積有70000多平方米。校內街道縱橫有序,各種商店、小餐館、酒吧、畫店、工藝店、歌舞廳等都有。10多棟外形美觀大方像賓館一樣的巨型學生宿舍,莊嚴典雅,是學生食宿、學習、社交的場所。每棟宿舍內都有獨立的餐廳、圖書館、健身房、遊泳池等,設備齊全,極為方便。
大學的榮譽不在於校舍多麼美麗和師生人數多少,而在它所培養的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高質量的人才和科研方麵的累累碩果,為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學校有一流的學生,一流的教授,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教學和科研。
從英國來到北美大陸的許多清教徒都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他們對宗教一片虔誠,崇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統治方式。1637年,有100多位英國劍橋大學英格蘭清教徒校友,在教會和北美殖民地政府支持下,在登陸地馬薩諸塞灣波士頓附近的劍橋市,仿效英國劍橋大學模式創建“劍橋學院”,並把此地稱為“劍橋鎮”,鎮上的一條街叫作“牛津街”,這樣,一種英國貴族社會的文化在北美興起。學院開學時隻有1個教師,一間教室,9個學生,是私塾式的大學教育,目的是培養“飽學的神父和識字的民眾”,培養教會神職人員和管理人才,隻收白人男子。當時校委會有70人,遠比師生多。
哈佛是其中創辦人之一。1637年,年僅30歲的哈佛患肺病日益嚴重,他決定將其一生的積蓄共780英鎊資金和260多冊書捐贈給劍橋學院。校務委員會決定將劍橋學院改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改為哈佛大學。
現在的哈佛大學的全名是“哈佛和萊德克利芙學院”,哈佛學院原來是男子學院,後者是女子學院。哈佛300多年的辦學史中,大都是美國東部有錢白人男性受教育的地方,校園中彌漫著濃厚的貴族氣息。殖民時期哈佛學院是神職人員管理學校,完全照搬英國大學課程,開的是“三科”(語法、修辭、邏輯),“四藝”(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後來,增加了“增進常識和把知識傳給下一代”的辦學理念。
1693年威廉和瑪麗學院,1701年耶魯學院相繼成立,還創建了麻省理工學院,這樣哈佛有了“同路人”,也就有了“競爭對手”,迫使哈佛不能墨守成規,安於現狀,必須銳意進取,不斷革新,改變辦學理念和模式。18世紀初,約翰·萊弗賴特當院長,他不是神職人員,才徹底擺脫宗教的控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1782年創辦了世界第一個專業學院——哈佛大學醫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同處在一座城市,他的專業特點和辦學理念是哈佛所不及的,各方麵處處都使哈佛有壓力,給哈佛出了難題,甚至可以說是“挑釁甚至搗亂”。因此,哈佛為了減少競爭對手,多次想合並麻省理工學院,但屢屢都不成。現在,哈佛認識到兩校專業不相同,麻省理工學院畢竟以理工科為主,學術上同少異多,嚴格意義上不算是競爭對手。哈佛與耶魯的競爭是眾所周知的,也是在同一平麵和同一領域裏的競爭對手。哈佛大學各屆領導都不忘耶魯這個真正的強勁對手!
隨著工業興起,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哈佛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物科學、電工電子等等方麵也有了發展。把“創造知識,追求真理”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堅持“三A”原則:“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和學術中立”。教授作為學者和知識傳播者有言論自由;大學有權利從學術角度出發,決定誰教書,教什麼,如何教等問題;大學教授們的自由以校園和學術圈為界,對外嚴守中立,不過問政治和社會敏感問題(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
哈佛大學原來是公立的,殖民政府撥款和管理。為了達到自由治校,學校走向民間捐助,擺脫政府的財務控製。1883年政府停止撥款,哈佛搖身一變成了私立大學。哈佛大學18世紀又擺脫了宗教的控製後,19世紀下半葉也擺脫了州政府的控製,完成了學校獨立自治的過程。現在的哈佛大學形成了董事會領導下的,獨立自主的企業型學術機構,既是世界上頂尖級私立大學,又是一所“四自”(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大型綜合企業。本身就是一個擁有巨大資產的產業集團,是產業界的一艘“航空母艦”。2000年它的收入20.226億美元;支出為19.025億美元。學校收入中校友捐贈占28%,學費收入占24%,政府資助16%,贈送設備折款占7%,科研基金和與衛生、國防、能源、農業、航天等部門合作的科研經費占6%,其他收入占20%。支出中,各學院占27%,科研占25%,公共服務占14%,用於科學院(自己校裏的)占11%,圖書館和博物館占6%,用於學生服務的占7%,用於學生獎學金的占2%,機關行政開支占8%。
它的“學術中立”不是畫地為牢,脫離社會,現在也不是原來“三A”原則中片麵的內涵。它的第25任校長德瑞克·鮑克對學術中立問題做了進一步闡明,他說,現代大學已走出19世紀的封閉型模式,變成溝通社會各界,身兼多重職能的超級複合機構……在新的形勢下,消極回避或盲目參與社會變革,對大學和社會都不利。唯有嚴格區分社會的長遠利益和近期需求,既不失時機地為社會傳播知識,培養人才,又不偏廢大學自身探索世界奧秘,追求人類的根本使命,現代大學才無愧於其存在的意義。哈佛大學就是這樣不斷革新,與時俱進,又仰其悠久的曆史,雄厚的經濟實力,濃厚的學術氣氛,明智的管理方式以及輝煌的教學和科研項目與成果,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高質量的人才,成為享譽全球的高等學府。
學校認為,每個學生的天生愛好和特長,都應該在教育中受到尊重,而隻有充分發揮學生獨特才能的課程,才是最有價值的課程。所以他們的教學改革中,推行“集中與分散(分配)”製。集中就是學生在選擇課程中,必須選修一定數量的專業課,以保證重點;所謂分散,是指剩餘的課程分三個不同的學科領域各選數門,保證學生有較廣闊的知識麵。他們致力於向學生教授觀點、概念和思考方法,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追求真理。哈佛現在的校訓是:“讓真理與你為友”。
哈佛大學重視本科教育,同時也非常重視研究生教育,它在世界46個國家設有麵試點。華人在哈佛深造成才的人也不少。中國近代數學開山鼻祖胡明複是我國第一位哈佛大學博士。1906-1951年的45年中在“庚子賠款留學”的1425人中,到哈佛大學留學的有146人(最多的是哥倫比亞大學,有179人)。他們中有宋子文、梁實秋、陳翰笙、葉企孫、林語堂、梁思成、馬大猷、朱學範、張光鬥、竺可楨、趙忠堯等。美國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計算機大師王安等都畢業於哈佛大學。改革開放前主要是台港去的留學生,現在哈佛大學是中國學生最多的名校之一。
哈佛有學生2萬餘人,每年招收1600名全球高才生入學,每年的錄取率都在10-12%之間,取上不易。學生到學率在70%以上。他們堅持嚴進嚴出,本科生要學完30門課,碩士57門,博士60門課程,並且學校不以絕對分數和學分及格為標準決定畢業,而是以總分最後10%的學生為不及格,拿不到文憑,不能畢業。所以,這些才華橫溢的學生來到學校後,學習很努力,認真和自覺,自己給自己壓力。學生說:“在哈佛沒有自動送上門來的東西,學校並不需要你……一切都得要你自己去爭取。”最受學生歡迎的專業是政府專業。
哈佛大學370多年來,取得的成績驚人,培養出了無數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教育家、金融家、經濟學家、大法官、工程師、作家、著名醫生、藝術家等。其中總統有: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第十九任總統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第三十二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第三十五任約翰·肯尼迪。還有十幾位總統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學位,如華盛頓、傑斐遜、門羅、傑克遜、格蘭特、塔夫特、威爾遜、胡佛、艾森豪威爾、副總統戈爾等。哈佛大學是培養總統和國家元首最多的大學。
還有詩人愛默生、弗羅斯特、艾略特、肯明斯,作家梭羅,作曲家、指揮家倫納德·伯恩斯坦,鄉村音樂創始人鄉村歌手邦尼·雷特,演藝明星湯米·李·瓊斯;還有無數金融家、商業精英、企業巨頭、工程師、醫學名人等,如比爾·蓋茨就是哈佛大學的學生。哈佛學者和校友中還有30多位獲得普利策獎。
見解獨特、打開中美關係大門之一的著名外交家基辛格不僅是哈佛博士畢業生,還在該校任過教。哈佛畢業生有的任過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有的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國防部長,以及十幾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等人物。
哈佛大學是美國學術重鎮,最具吸引力的高等學府,它薈萃了美國,乃至世界知識界的大師、精英,他們是學校的重要資源力量,是智慧,是成果,是榮譽。學校學術氛圍極濃,研究能力極強,經過嚴格選拔來的學生,在才華橫溢的教授啟發、引導和精心雕琢下,個個成器。哈佛大學是世界級的頂尖大學,是美國培養精英、頂尖人才的搖籃。它共培養出38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如數學家、天文學家本·皮爾斯,理論上計算出天王星與海王星的攝動,在紙上發現了海王星,真是天才,他還是1863年美國科學院的創辦人之一;第一個測量出原子量的理查茲;發現核磁共振的珀塞爾等。哈佛大學的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將來美國社會上翻雲覆雨的人物,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他們猶如璀璨的群星,在美國和世界文明史上放射光芒。
哈佛大學創造了許多寶貴經驗,特色極為突出,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它是美國第一所大學,曆史最為悠久;有世界大學中第一大圖書館係統,有97個圖書館,藏書1300多萬冊,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紐約公共圖書館,若把書架連接起來長度達91公裏;哈佛大學校友捐贈金額一直是美國大學中最多的;哈佛大學教授最有名,他們有一套聘請教授的“明星係統”:如果不是在自己學科領域裏最成功的教授,是很難進哈佛的,更不用說做終身教授了。蔚為大觀的學術思潮和科研成果層出不窮;教學科研設備先進齊備,有2個天文台,7個植物園,70多個科學實驗室,7個大博物館等等。哈佛走在美國知識界的最前端,走在世界大學的最前列!
哈佛大學錄取非常重要的一條是看你是否有社會責任感。在哈佛的校門上刻著這樣一段話:“為增長知識走進來,為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許多哈佛人也稱之為校訓。這個“校訓”滲透在哈佛的文化和教學思想當中!
哈佛大學很重視學生的全麵發展,注意培養人的綜合素質,了解社會是哈佛學生的“必修課”。不少學生還利用假期到華盛頓給國會議員做助手,或去歐洲某大學學習,或到非洲國家做貧困調查等,這是哈佛的重要核心課之一。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清教徒內鬥創辦的一所與哈佛對抗的私立教會學校。哈佛大學創辦後,把來到北美的清教徒重要人物和骨幹分子吸收到學校。原清教徒領袖之一的馬瑟對此很不滿,決定向英國富豪募款另辦一所學校,與哈佛對抗。所以,人們說耶魯大學是從哈佛大學分裂出來的。
耶魯大學以文科為主,其法律、政治、曆史和經濟方麵極為突出,藝術、音樂和戲劇也在全美名列前茅。是常春藤盟校中舉足輕重的一員,是全美頂尖級大學。耶魯大學排名在1-6名中變動。在美國曆史上有5位總統:第27屆總統塔夫特、第28屆總統福特、第41屆老布什、第42屆克林頓、第43屆小布什畢業於耶魯。耶魯憑借其優秀的學子創造了一個政壇的奇跡。所以,耶魯素有“總統搖籃”之稱。教員之間經常開的玩笑說:“一不小心,你就會教出一個總統來。”耶魯還培養了一大批政治、經濟、外交、金融、科技和文化方麵的高級人才。
耶魯大學的學生都要住校,住在名叫“住宿學院”的12棟仿英式建築中,學校之所以要學生在“住宿學院”生活,是因為校方認為:大學的教育絕不隻限於課堂上,在同齡人的交往中所受到的教育往往對一個人的影響比書本大得多。這是最重要的教育和學習,學生應該在一起生活和學習。
耶魯另一個特點是“指導研究”,這也是為新生開設的課程。每年在新生中選出120名學生(自願申請),在一年級時上文學、曆史與政治、哲學三門課程,分成研究課式的小班,由教授授課,每周一節講課,二節討論,縱覽西方文明典籍,如古希臘、羅馬曆史、荷馬、維吉爾、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的著作。學生閱讀量大得驚人。然後,每周要寫一篇論文,學生學習十分緊張,學生給它起了一個外號,叫“指導自殺”。但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種課,上一樣課的學生,知識麵大體相同,在一起永遠有話可談,是一個親密的群體,大家始終是快樂的,追求上進的!
耶魯大學是最注重本科教育的學校之一,他們認為本科教育是整個大學教育的重心,學校的很多功夫都下在本科教育上。幾乎所有的教授都給本科生上課,並開設小型討論課,教授與本科生直接研討和對話,很受學生的歡迎。
耶魯大學在2006年英國對世界大學排名中排世界第四,2006年在全美最難進的大學排名裏排第二。學校圖書館有1100多萬卷藏書,有約3200名教職人員,5200名本科學生和超過6000名研究生。全校有12個學院,70個專業主要著力於通識教育,有20%的學生為自然科學專業,35%為社會科學專業,45%的學生則為人文藝術專業。每年有超過2000門課程以供選擇。耶魯沒有任何必修課,課表都由學生自己決定,給學生許多自由空間,還是“大雜燴”式教育,讓學生“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為確保學生全麵發展,學校“宏觀控製”規定:學生在畢業前必須修滿36門課,其中至少有12門為主修專業課,而且在“語言、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4類課中,每類必須至少選3門課。學生畢業前要精通一門外語。耶魯的工程係全國有名,藝術,音樂和戲劇全美數一數二。
耶魯大學是與中國最早進行文化教育聯係的大學,它的雅禮學會即“耶魯—中國學會”是在中國辦學的最早的大學(長沙市的雅禮中學),耶魯是美國大學中開設中文課最早的大學。耶魯曾培養出一大批傑出的中國留學生,包括容閎、詹天佑、顏福慶、馬寅初、孔祥熙、錢複、晏陽初、李繼侗、楊石先、施汝為、陳嘉、王家楫、高尚蔭、唐耀、楊遵儀、應開識、林瓔、沈南鵬等等。其中,容閎是第一位取得美國大學學士學位的中國人。
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是1746年在新澤西州的紐瓦克建立的新澤西學院,是一所貴族學校,1896年改為普林斯頓大學,是常春藤盟校之一。該校坐落在蒼鬆翠柏、古木參天的環境中,浸潤著數百年的曆史風雨。大學富有強烈的曆史感,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將軍在此與英軍進行了幾回合大戰,作過美利堅合眾國的臨時首都,是著名的曆史名校。華盛頓稱讚普林斯頓大學是一所“能給人以值得尊重的教養”的聖殿。它值得尊崇地位的標誌之一就是每逢50年校慶,當任總統一定前來演講。250年校慶時克林頓總統來校發表演說,他說:“這是普林斯頓大學給在任總統的一個極大麵子,而不是相反……”該校出過2個總統:第4屆總統詹·麥迪遜,另一位是第28任總統威爾遜,他原是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兼教授。還出過一名副總統,12位州長,21位國會議員。國務卿舒爾茲、汽車大王愛柯卡也是該校畢業生。1783年美國大陸會議在該校召開,有9名該校畢業生參加憲法起草和憲法會議工作,比其他學校參與者都多,當時的校長威塞斯朋還參加簽署《獨立宣言》。
20世紀初,伍德羅·威爾遜就任校長演說題目是“普林斯頓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這也是該校現在的校訓。學校以重質量、重研究、重理論這“三重”的傳統而享譽世界。理論研究突出地體現在它對自然科學理論研究方麵。物理科學力量十分強大,研究業績彪炳。在其他方麵的研究也十分突出。學校先後出了31個諾貝爾獎得主,全美排名第5位。到2000年止,有15位教師獲得國家科學獎。1998年安德魯·懷爾斯教授用了9年時間攻破了一道350多年的數學難題“佛瑪的最後定理”,震動世界,並獲得資金高達20萬美元的費瑟國王國際獎。
1933年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逃到美國,來到普林斯頓大學,他在這裏渡過了人生的最後22年,他給普林斯頓大學帶來了巨大榮耀和智力資源,一大批優秀人才來到他身邊從事科學研究,從而使該校聲名鵲起。學生都為在此學習感到幸運,非常熱愛這所學校。
華人從這裏畢業成就事業的不少。胡應湘該校畢業後,從事建築業,現在是香港建築業巨子,和合集團總裁。他給母校捐贈1億美元,是學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楊振寧、田長霖、吳國楨等許多華人、華裔在此學習或工作。著名的曆史學家餘英時,經濟學家鄒至莊也在該校任教過。田長霖1958年7月起以20個月時間的高速度,不到24歲就攻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備受人尊崇。該校中文圖書館在大學中名列前茅,華人在此出版發行的各種中、英文雜誌很多,成為美國人從事中國當代政治社會研究中心之一。
普林斯頓大學是一所學生僅6000餘人,本科生占4500人,非常重視本科教育的大學。它沒有醫學院、商學院,或法學院這些耗資巨大的研究機構。因此,他們能集中精力和資源專注本科教育。人們說普林斯頓大學是本科生的天堂。由於學校相對較小,研究生少,本科生與教授關係相當密切,比常春藤其他大學都好。“導師製”是他們的特點之一,導師指導學生從一二年級開始定論文,“三年級與專業有關論文”,四年級的“畢業論文”很有特色。學生很努力,很緊張,壓力大,每到期末,就可以看到一群群睡眠不足、疲憊不堪的高年級學生在圖書館晝夜奮戰。但學生都說,這是人生中最有學術收獲的時候,甜從苦中來,值得,樂也!學校“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很少變通,正統得很。如學生必須在本校上課,除非經學校允許,學生不得到外校聽課,否則學分無用。
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創新能力很強,彭博就是其中一個特殊人物。他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為了學費,代人泊車洗車,每天得35美元。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又拿到哈佛大學MBA。1966年進入世界頂級投資銀行——華爾街的所羅門兄弟公司當了職員。後因兼並案被解雇,公司給他100萬美元的解雇費。他除了給太太買了一件大衣外,其他的錢都用來創業,創辦資訊公司:購置電腦,設計軟件,收集財經信息,傳給客戶,收取服務費,被稱作“彭博機”。他知道最具競爭力的是金融信息,金融數據和金融分析軟件打包賣出最賺錢。美林公司老板首先向他訂了20台終端,得了3000萬美元。逐漸地彭博機在華爾街普及,成為各大公司的掙錢工具。
彭博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不僅為自己創造了巨額財富,而且締造了一個全新的金融媒體帝國,把財經資訊的模式推向了一個時代的巔峰,號稱“改變了華爾街的賺錢方式”。現在他在全球有16.5萬用戶,每戶月租金約1285美元,用戶基本上是全球頂級的投資銀行、跨國公司等,普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有雇員7200多名,每天從世界各地發回4000多條信息。
彭博說,世界上有4個最令人羨慕的職業:美國總統、聯合國秘書長、世界銀行行長和紐約市市長。2001年終被選為紐約市市長。最可貴的是他的5000萬美元的競選費全部是自己支付。甚至表示,當選市長後,隻拿1美元的薪水,他的確是這麼做了。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驕傲,是非常成功的經濟界精英。
康奈爾大學
康奈爾大學是艾茲拉·康奈爾先生1865年創辦的私立大學,艾茲拉·康奈爾在紐約經商而富起來,因自己家庭貧困,讀書很少,渴望後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決心傾其所有,創辦學校。為了節約購置土地的經費和讓學生少受外界影響,潛心讀書,學校設在遠離城市的紐約州伊薩卡市鄉村兩個山坡上。校區麵積在3平方千米以上,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中間還有峽穀和溪流,終年流水,兩個深穀把學校“分隔成”幾塊,校內有10多條公共汽車路線,供學生轉換去各教室上課。康奈爾大學是常春藤盟校中最年輕和麵積最大的一所大學,也是貴族氣息不濃、非常平民化的高等學府,自然環境優美,是學習休息和活動的好地方。
康奈爾大學的辦學宗旨是“要讓任何人,任何學生在這裏都得到他需要的知識”,或說“使任何人都可以接受任何學科教育的學校。”現在該校是一所“公私合營”,“一校兩製”的學校:學校有7個學院,其中3個學院——農業與生物學院、人類環境學院和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是公立的,收費低,州政府管理;另4個學院——藝術科學學院、建築藝術與規劃學院、工程學院和旅館管理學院是私立的。這4個學院的學生收費雖然多,但他們在校園裏更神氣些,認為自己是一等學生,而公立學院學生是二等的。
康奈爾大學是全美開課最多的大學之一,共開有4500多門課,學生中有600多個社團,供學生選學和參與活動。如果學生覺得這還不符合自己的心願,還可以自己再打出旗號,另立山頭,招兵買馬——校方鼓勵學生創造自己想要的專業或社團。學校認為,給學生盡量多的自由,這是對人的尊重,是對人的創造力和自由權利的尊重。
學校教育資源豐富,有圖書530多萬冊,中文名著有四庫全書、二十四史、四大古典名著等。學校強調文理並重,“雙管齊下”。這種辦學模式的精髓就是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並行不悖。康奈爾大學在美國大學中率先實行學生自行選修課程的辦法,以盡可能滿足學生對大學學習的不同需求。學生可以在學校7所學院的大範圍裏自由選課。所以,他們有些基礎課人滿為患,如“心理學101”數百學生擠滿教室。由於人多,注課較難,有些課由研究生教學,學生抱怨根本聽不懂來自外國、語言缺乏訓練的助教們說的蹩腳英語……
康奈爾大學的學術研究水平非常出色,共有29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居全美第6位。康奈爾大學對美國,對世界,對社會最大的成就和貢獻是:樹立了平民教育,多元化教育,是杜絕種族歧視的典範。它也是全美招收少數族裔和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名牌高等學府之一;又是美國“三農”(農業、農村、農業工程)和“三畜”(畜牧業、畜醫、畜產品)有機結合的教育最成功的學校。人們說:“沒有康奈爾,就沒有美國農業的今天”。
康奈爾也十分重視開辟新的學科領域,拓展研究範圍,緊跟時代步伐,培養現代人才。如在理科方麵,低溫物理、數學物理、數理邏輯和概率統計都取得了舉世聞名的研究成果。大型電子加速器和射電天文望遠鏡在世界享有盛名。工學院有引以為傲耗資3500萬美元的康奈爾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美國黑人研究、勞資關係研究、農村發展研究成果也令人矚目。由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強森博物館”一直是美國10個最大、最好的大學博物館之一。在國際問題方麵的國際農業、國際營養、國際人口和國際和平的研究也很出色,還成立了許多這方麵的研究中心。
學校在學生“吃”上大下功夫,學校7個食堂是全美高校中最好的,每餐總是有近30個菜肴為學生自選食用。奶製品和肉類由農業學院直接供給,旅館管理學院每個學期都有一天接管這些食堂。在吃的方麵康奈爾的確無可挑剔。
中國人在康奈爾大學留學的曆史很長,專家和名人有茅以升、趙祖康、郭永懷、朱元鼎、劉樹勳、李登輝、胡適等。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是1740年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倡導創辦的。富蘭克林認為,“盡管神職人員對維護和淨化社會道德和人的靈魂有一定的作用,但他們對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殖民地的進步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因此,他創辦的“是一所為公民而設立的學校,其目的是通往商業(生意)或政治的成功”的大學。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重視自然科學和實用性科學,始終把目光盯在那些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有用的學科上。現在學校又進一步製定辦學目標和辦學宗旨,成為美國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當時這樣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是非常先進的,這與富蘭克林的知識背景是分不開的。他是一位多才多藝、著述甚豐的學者,又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出色的外交家,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傑出人物。他發明了眼鏡,提議實施夏令製,他發起組織了美國第一個反奴隸製社團,協助建立了美洲大陸第一個圖書館、第一個醫院和第一家火災保險公司等。
賓大教育資源豐富,教師水平高,人才濟濟,有21人得過諾貝爾獎,在職諾貝爾獎得主有4名;現有39位國家科學院院士,11位工程院院士,61位科學與藝術院院士和44個醫學院院士,還有其他全美獎得主多人。賓大在教學上很開放,學生可以在各院係間廣泛地選課,自由地尋找培養自己興趣、發展自己潛質的種種機會,從而使自己的教育經曆與今後追求的目標緊密地結合起來。這種尊重學生需求又靈活多變的辦學方式深受家長學生的歡迎。學校各專業都有特色,它的12個研究生院知名度很高,該校在美國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許多第一,特別重視專業預科和職業培訓,傳媒教育全美領先。
該校與中國文化淵源頗深,藝術博物館中有許多中國國寶:有1300多年曆史的唐太宗李世民最鍾愛的“昭陵六駿”中的兩駿。唐太宗李世民最鍾愛他的六匹駿馬,他死後在其陵墓前豎立起六匹駿馬的浮雕與其永遠相伴。戰火災難中,其中兩匹馬“颯露紫”和“拳毛騧”竟流落到了賓大。
賓大也是接收中國留學生較早的美國大學。梁思成、林徽因、林蘭英、黃銘新、杜連耀等中國早期留學生在該校深造。當時該校不準女生學建築,林徽因(女)來了一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報名進了收女生的美術係,學建築美術,然後到建築係聽課。這樣她就與梁思成一起學建築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的“華頓財政學院”,與哈佛不相上下,人們說“進了華頓,後半生就有了保障”。1997年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參觀賓夕法尼亞大學時委托“華頓財政學院”為中國培養高級財經管理人員。從此,學校名氣變得更大,現在也是中國留美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校友捐贈慷慨,人們說“賓州大學現在簡直是在錢裏打滾”,“簡直好像在舉行比賽,看誰能給得最多!”
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原是英王喬治二世1754年批準建立,當時叫國王學院,目的是培養代表英王統治北美大陸的效忠者。美國建國後,為紀念哥倫布,改為現名。它地處寸土貴如金的彈丸之地曼哈頓,校園麵積是最小的。但這裏有世界級的許多中心的世界大都會紐約和聯合國所在地,世界各國元首、政要、名人、專家、學者、大科學家等經常來該校演講和作專題報告,幾乎每周都有幾次,學生可隨便去聽,並參與討論。這對擴展學生的思路和見解,增強學生與外界的聯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好處,其學術環境和氛圍是世界其他大學無可比擬的。哥倫比亞大學是校園最小,視野寬廣,聯係世界,緊跟潮流的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思想活躍,活動能力之強和對信念的執著是聞名遐邇的,各種意見經常爭執不下,甚至有些激進。但學生高度一致的觀點是,“哥倫比亞大學是全國甚至是世界大學中最棒的!”哥倫比亞大學雖然身處紐約令人談虎色變的哈萊姆區這個複雜的大染缸,但學生沒有時間多愁善感,也沒有時間去盤算別人,妒忌別人。因為學校相當有名的“核心教綱(課程)”要為學生從一年級起就打好基礎,一組嚴格的必修課對學生進行偏重開發智力的綜合教育,分量很重,壓力很大,學生也非常喜歡,因此,他們特別投入,特別自覺,特別誠信。
如大家公認的最難的兩門基礎課:“當代文學”和“人文文學”,就是他們核心教綱,這兩門是全年的課程,由教授小班上課,通過學習使學生達到“怎樣帶分析性地閱讀,清晰地寫作,簡明扼要地講話”的目的。學校的學科很有特色,尤其是英語、政治、曆史、社會學和心理學,外語係開了35種語言課程,東亞係是全美最好的係。為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學生還可以自己創造或另行“拚裝”自己喜歡的專業。他們“還要接觸西方藝術、音樂、文學和哲學中最偉大的思想”。教授總是要學生會從各方麵看問題,強調獨立思考,不盲從過去的“真理”和別人的觀點,要問為什麼,要質疑……學生說,在這裏“簡直我出生以來所相信的一切,都在被質疑”。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求知欲極強,研究氣氛濃厚,每年本科畢業生中有60%都要進研究生院深造。在校研究生人數超過本科生的3倍。
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實力雄厚,先後共有5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教授一流,科學院士、工程院士、藝術大師、經濟學家等有數百位,富有學術殿堂的崇隆氣魄,科研能力強,科研成果多。
民主、自由、開放的風氣和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學校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和著名人物。有24位紐約州州長和市長、一批大法官都出自該校,被稱為美國第四權力機構的媒體壟斷者,許多媒體主持人都是該校新聞學院畢業生。著名實驗主義教育家杜威,心理學家桑代克都出自該校。艾森豪威爾在哥倫比亞大學當校長時被選上第34任總統。許多中國留學生在該校深造很有作為:唐紹儀(任過總理,是孫中山和袁世凱南北議和的關鍵人物)、蔣夢麟、張奚若、馬寅初、孫越崎、孫科、顧毓琇、宋子文、胡適、羅隆基、馮友蘭等。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仍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布朗大學
布朗大學1764年初建時叫羅德島學院,1804年商人布朗捐資5000美元給該校,後改為現名。辦學之初,學校蒙上了一層較濃厚的宗教色彩,以訓練和培養神職人員為主,兼管培養人文、語言和邏輯科學方麵的人才。後來擺脫了教會的束縛,確立了自己世俗性的辦學宗旨。這一宗旨包括兩條原則:一是發現和利用知識;二是借助教育手段把學生引進知識世界。第一條原則就要求學生注重研究,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研究發現知識,發現真理。再用這些知識和真理造福人類。第二條原則是強調大學承擔的社會使命,大學必須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做貢獻。學生必須把掌握的人類知識服務於社會。1991年又確定:本科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開發他們的智力潛質,促進他們的道德成長和發展他們的思辨能力”;研究生教育是為了“培養學者,造就人才,使他們今後得以在各自的學科領域擔當重要的學科帶頭人角色,為豐富人類的知識寶庫添磚加瓦”。
布朗大學是一所自由主義傾向較明顯,人文學科為強項的常春藤盟校成員,非常重視本科教育,他們實行導師製和跨學科製。學生在一二年級可以在各學院自由選修課,並且配有專門輔導教授指導學生選課。三四年級專業方向確定後,學校指定相關專業教授作學生的學習顧問,為學生提供各專業參考意見。使學生少走彎路,尋找到個人興趣、職業目標和實際能力與學校提供課程的最佳契合點。
“布朗的教綱”很特殊,沒有選修和必修課之分,為學生提供的是完全自主、自理、在最大程度上自由的教育體係。教綱隻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至少學完36門課程(在4個學術領域各選3門課),每門課拿到C以上的成績就可畢業。沒有及格的課不上成績冊,就算你沒有學。學生認為“這種對自己的教育完全的控製,真讓人又興奮又害怕……”
布朗大學是常春藤盟校中最有性格、最會創新、最為開放、也極受歡迎的大學。學校的海芬瑞福人類博物館和社會科學數據中心相當有名。中國人袁複禮、廖世承、宋希尚、鄭敏、王仁、林同驥等在此留過學。學校與總統兒女特別有緣,肯尼迪的兒子,小約翰·肯尼迪,卡特的女兒艾美·卡特,都從這裏畢業。
達特茅斯學院
達特茅斯學院是美國資曆第10老的大學,它所在地人口僅1萬,是典型的大學城,是小而精,小而全的綜合性大學,它很謙虛,始終稱自己是“學院”的大學,也是全美前10名左右的名校。師生思想偏於保守,學生畢業後多經商掙錢,發家致富,爭取個人成功。而在科學界、政界、外交界、教育界很少出名人。
達特茅斯學院教育資源豐富,教師敬業忠教,教學嚴謹,教學科研成果豐碩,是最早建醫學院的大學。在1034名教師中醫學院就占了605人。BASIC語言的發明人約翰·柯梅尼,是該校教師,他親自給一年級學生上課,並把學校建成全美最完善的電腦係統,校園處處聯網,計算機中心不分日夜地開放,為師生使用,師生生活在網絡世界,學習在全方位的知識海洋中,研究能力強。學生學風極好,素質教育落實,學生說:“最大的快樂也許並不來自於同學交往,而是來自寫詩、拉大提琴、解數學謎題或是翻譯卡度拉斯這種孤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