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織夢“錦江”(2 / 2)

在當時的酒菜業中,還沒有人像董竹君那樣講求文化品味,室內裝潢十分考究,除了紅木雕刻宮燈、意大利樣式的雕塑,牆上還掛有張大千畫的叢竹、郎靜山的照片和郭沫若的書法。這裏應特別提及郭沫若,他困居上海期間,一直由錦江照料夥食,因此他稱讚董竹君為一飯救韓信的“漂母”,還寫詩填詞以表謝意,其詩為:

患難一飯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陸沉。

今有英雄起巾幗,娜拉行蹤素所欽。

1936年初,董竹君開辦了錦江茶室,給社會賢達名流提供一個幽雅整潔、安靜舒適的清談環境。茶室全用女招待,卻從不播放靡靡之音,以示正派經營。董竹君將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辦得紅紅火火,與其經營理念和嚴格管理固然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她能在三教九流各路神仙中周旋自如,諸如官場中的上海警備司令楊虎、國民黨政要戴季陶、紅人鄭毓秀,黑道上的青幫頭目杜月笙、紅幫頭目黃金榮,白道上的文、教、法、工、商、報界的名流,她都能一一擺平,不開罪任何一方,在商言商,不卷進政治漩渦,盡管她也掩護和資助過一些愛國人士和地下共產黨員,但總能做得天衣無縫,就算是後來軍統特務沈醉有所察覺,也沒能抓到足夠的把柄,不敢輕舉妄動。

“人怕出名豬怕壯”,這話一點不錯。董竹君身上的傳奇色彩極濃,有名聲,有事業,如此成熟成功的美女,身後自然不乏追求者,煩心事也就隨之而來。上海法租界工部局董事、法國哈瓦斯通訊社上海分社負責人張翼樞深有背景,與黑、白兩道的大人物都有拜把子交情,他來扣弦琴挑——打董竹君的主意,自以為十拿九穩。張某請吃請玩,送花送禮,表情表意,高招低招用盡,董竹君隻是虛與委蛇。她知道他有家有室,而且有擺脫不了的苦衷,便急中生智,將他一軍:“你要我與你結成眷屬,我也同意。但你必須先和你妻子離婚。”她的“認真”令張某大吃一驚,她擺明了態度——不可能做小老婆偷偷摸摸馬馬虎虎過一輩子。張某色心未死,仍旁敲側擊地說:“像你這樣美貌、聰明而且事業心強的女性確實少見,但是你必須知道,沒有政治和經濟力量來支持你的事業,想得到發展是困難的。”說這話,表明他已泄氣,隻不過仍硬撐著局麵。於是,董竹君不失時機地抱怨道:“看來,你的意思是不肯離婚,那你也太不替我著想了!”這次口頭交鋒後,張某一票水撤退得無影無蹤,再也沒來找董竹君的碴,畢竟是他情虧理虧,怨不得別人美女不給機會。

1940年冬,董竹君搭承荷蘭一家公司的輪船赴菲律賓馬尼拉,一是探望大女兒國瓊,二是為錦江兩店募集股金。她選擇的時機顯然不對,日本遠征軍於翌年入侵菲國,董竹君與女兒淪為了難民,險些死於菲國新兵的槍口(誤以為她們是日本間諜),幸虧朋友跪地作證,才逃過劫數。董竹君臨危不亂,關照大家要穿戴整潔,婦女略施脂粉,因為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尊重富人和女士,打扮得漂亮些能博取同情,容易獲得救助。事實證明,她這是神機妙算,在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下,他們果然多次得到意想不到的援手,從而死裏逃生。

1945年初,在菲律賓受困五年後,董竹君乘日本紅十字會的難民船回到上海。淪陷區的上海早已麵目全非,日本人的“善治德政”通過汪偽政權盡展“魅力”,有錢有勢的人紙醉金迷,沒錢沒勢的人則忍氣吞聲。董竹君回國後,立刻發覺錦江兩店(飯店和茶室)的代理人張某某貪汙嚴重,經營額已急劇下滑,她若再晚回一段時間,錦江兩店勢必會落入他人之手,她的心血便將付諸東流,真是好險啊!她急於籌集資金,在證券交易所又栽了個跟頭,屋主也要挾收回店麵,再加上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政府發行法幣和金元券,使物價瘋漲,錦江兩店險象環生。董竹君臨淵履冰,戰戰兢兢,但她相機行事,一一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