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品讀山水(5)(1 / 3)

在漓江泛舟,不能不觀賞水中的倒影。岸邊所有的景物,都可以在水中找到自己的姿容。看山,是山,高低錯落的山,與岸上的形態似乎別無二致;看樹,是樹,搖搖擺擺的樹,與水邊的綠蔭幾乎一模一樣。甚而,一處屋舍,一頭水牛,以及剛剛在江中拎起一桶水回眸朝遊人甜笑的姑娘,都是漓江美妙的風景。仔細品賞,這水中的風景與岸上的物什又有些不同,不同點恰恰應合了藝術的某種規律:在似與不似之間。所謂似是外形的相像,水中的形象是岸邊姿容的真實寫照,自然也就不乏逼真了。所謂不似,則是指神采。岸上那山,是別具一格的山,是超群拔俗的山,是孤傲卓然的山,是絕然沒有一點點混同他處山勢容顏的山。那山有著自己的個性,任你憑借自我的閱曆和心性,把他聯想成大象飲水也好,駱駝苦旅也好,他都沒有什麼怨情。山就是山,既然有橫亙的,有連綿的,為何不能有如此簡煉而又突兀的?因而,桂林的山也就突兀了。盡管這突兀中沒有那縱橫連綿的突兀險峻,可是這罕見的奇崛也足令世人刮目相看了。當然,這奇崛的突兀是穩定的,是凝固的。這穩定和凝固給了山一種恒久的耐力,卻也使之少了幾分生動。這是事實,無法改變的事實。這事實似乎在強調一切事物都難以完美的世理,總是有著或多或少的缺陷,或多或少的遺憾。這事實似乎又是一段有意的留白,讓江水的精靈來彌補群山的缺憾,在賦予靈性的同時,展示了映襯的不凡效應。

於是我看到的漓江水是平的,是緩的,平緩中的水沒有浪,隻有波。波也不大,粼粼湧動的碧波不急,不鬧,準確的說隻是一圈一圈,一環一環的漣漪。隨著那漣漪的泛動,映在水中的山也蠕動了,並且動而不亂,動而有律,絕似輕音樂導引下的舞蹈。舞蹈著的人,翩翩翔飛,飄然若仙;舞蹈著的山呢?此時此刻,那水中的山,絕不是岸上板著麵孔站定的山,絕不是一味要用凝固來標榜自我穩定的山,而是水中藝術化了的山,起碼也是注入了漓江血脈的山,這山也就有了少見的生趣和靈性。

漓江用自己的情愫和靈性,映現和再造了兩岸的山。山水一體,渾然天成,方有了這景物的風流,或許,這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因由吧!

1995年12月9-10日

中言心語:

師法自然首先應該師法的是山水。

師法山水當然不應忽略了師法桂林山水。漂流過黃河的洶湧激浪,再去漂流漓江的平和柔水,就會感到黃河是一位青春勃發的導師,其鋒芒外露,慷慨激昂,一副指點江山的氣派。漓江是一位年屆花甲,早已耳順的導師,寵辱不驚,含而不露,隻是自然而然地踐行自身的曆程。不過,那大音稀聲的行跡就是一部教科書,內中飽含著豐富的醒世寓言。因而,坐在船上,靜靜地坐著,書卷就會一頁一頁掀開,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令人穎悟的格言就會展示在眼前。

從這個願望出發,我很僥幸,僥幸船行沒多遠,亢奮喧嚷的遊人都倦了,厭了,走進了船艙。於是,我擁有了一個獨自閱讀漓江的時段。

2009年10月15日

海上行旅

這是我第二次在海上行走了,頭一回去了東海,這一次卻是在南海。南海和東海一樣,以其共同的寬闊浩渺款待著我,滋潤著我。我這個來自北國黃土高原上的漢子,雖然不似頭一次對著大海那麼新奇著迷了,可絲毫也沒有減少了我鑒賞品評的興味。

我看到了以海為家的鷗鳥。鷗鳥們緊跟在我們的輪船後麵,升高於碧空,撲躍於水麵,在湛藍的空間展示著各自絕妙的飛行技藝。懂行的人知道,那鷗鳥是在捕捉吃食。海灣那依稀可辨的景物很快消失了,那些漁輪,以及在漁輪上忙碌走動的漁民也消隱了自己的形影。我們的輪船行進著,行進在無邊無垠的水波之中,這時候,置身於輪船之頂,環顧四周,前麵是一望無際的水,後麵也是一望無際的水;左麵是無邊無岸的水,右邊也是無邊無岸的水,我們完全處於水的世界,水的重圍了,或說已深深陷入水的囹圄了。

盡管,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們此行的目標,而且,行進著的輪船有其非常熟識的航道,然而,心中還是不免有些空虛和惆悵,因為目標和航道,皆不是操在我手中的東西,我是在全然無知的狀態中奔向新境地的。況且,這次我要去的海南,同上一次我要去的煙台一樣,在沒到達之前是個什麼眉臉,我無從知曉。我也難以知道這些新的世界,會以怎樣的容顏來對待我這不速之客。一切都在無法知道的狀態,我身邊的水越發浩渺無際,越發難以捉摸,如同生命開啟大幕的時刻,任何人不論是一位聖賢,還是一位凡人,都無法預料自己所降落的地方是怎樣一個環境?是個富裕人家,還是個窮困寒舍?是喜添貴子的笑談,還是愁增人丁的悲歎?不知道,不知道,也更無法知道,你是會降生在波瀾壯闊的大海,還是會落脫在皺皺疊疊的黃土峁上。而這無法預料的出生,卻要決定著自身的命運。生活在海濱的人,會由於從小看慣風波浪濤,曆練了顛簸歲月,對茫然的前景,永遠處於無意識的奮爭之中。而像我這樣的黃土人家的後代,雙腳走慣了堅實的土地,哪怕足下那路是彎轉的,如雞腸羊脈一樣細小,如草蛇灰線一樣難辨,可是,隻要有那麼一痕,心中就有了實底,有了著落,哪怕走得日落月升,走得月落星稀,也是充滿了自信的。用足下的堅實去開墾和走向未來,不能不說是生命進取的有益形式。這形式,同海濱斯人那在茫然中奔波,在顛簸中升騰的形式相比,似乎要可靠得多,要方便得多。可是,觀照人生的源頭,於無邊的黑暗中突然來到亮豁的世界,那又何談選擇?何談可靠?人生莫非就是陷落在迷茫和混沌中的,即是偶爾的清醒和洞明,堅實和可靠,也不過是極為短暫的瞬間。人生可能就是在尋求和把握無邊暗烏中的瞬間亮堂,無涯風波中的短暫平靜,誰擁有了這偶爾,誰就能脫穎為一個不同凡俗的成功者。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