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政治事態朝著更壞方向發展。國民黨當局不但不聽忠告而懸崖勒馬,相反的於3月24日至4月2日,召開了國民參政會四屆二次會議,利用這個會議使二中全會的決議公開化和合法化。4月1日,蔣介石在會上作了長篇政治報告,公開撕毀剛剛達成的東北停戰協定。蔣公然聲稱:“我們中央對東北的職責,現在隻有接收領土,恢複主權完整。”“軍事衝突的調處,隻能在不影響政府接收主權,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前提之下進行。”蔣揚言:“政治協商會議在本質上不是製憲會議,政治協商會議關於政府組織的協議案,在本質上不能夠代替約法。”“如政治協商會議果真成為這樣一個性質的會議,我們政府……是決不能承認的。”這樣,蔣介石就公開地明目張膽地撕毀停戰協定和踐踏政協協議。
十四、東北的戰爭與和平
“九一八”事變後的東北,隻有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叫東北抗日聯軍,全盛時期有3萬多人。後來,在日軍瘋狂圍剿下,各部均相繼失敗,從1936年就與黨中央失去聯係。1940年冬,其殘部在周保中、李兆麟等領導下,為了生存不得不先後退入蘇聯境內。1942年8月1日,在蘇聯遠東軍區幫助下,改編為“國際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教導旅”。他們在大森林裏進行特種訓練,幾乎人人都會跳傘、滑雪、遊泳、攀岩,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電台收發電報、照相、測繪、爆破等偵察技術。他們不斷派遣遊擊小分隊,回東北收集日本關東軍各種情報。如日軍關東軍17個築壘區的軍事意圖、設施、碼頭、飛機場及飛機架數、機庫數量、偽裝情況、邊界兵力部署等等,一直到1945年7月,這個偵察活動從未間斷,成為蘇聯遠東軍區司令部最重要的情報來源。蘇軍出兵中國東北進攻日軍之前,他們將這些情報經過精心處理,製成手冊,發至蘇軍連以上軍官。
希特勒德國戰敗投降後,根據雅爾塔會議決定,蘇軍開始部署對日作戰,周保中幾乎參加了蘇聯遠東軍司令部召開的所有軍事會議。1945年7月,抗聯派出340人作為先遣支隊到蘇軍,進行統一軍事訓練後,其中160人分到第一方麵軍,80人分到第二方麵軍,100人分到後貝加爾湖方麵軍,他們作為先頭部隊的向導,去執行特種作戰任務。7月底,抗聯又派遣290人空降到東北各戰略要地附近,潛入敵後執行戰前偵察任務。這兩批人員後來大多犧牲,幸存者所剩無幾。
兩批先遣人員派出後,抗聯僅剩戰鬥人員400餘人。8月9日晨,周保中召開動員大會,向大家宣布了蘇聯對日宣戰的消息,頓時群情激昂,個個準備殺回東北老家去,為死難烈士報仇。8月11日,周保中按預定方案,率部來到黑龍江邊準備登上一艘蘇聯軍艦殺回國內。這時,蘇軍方麵送來了斯大林的電報,說:“東北是你們中國人民的東北,蘇聯紅軍的任務是解放東北,建設東北的任務是你們的。”斯大林的電報令抗聯將士激動不已,決定按斯大林的指示製定“建設東北”的計劃。
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周保中等謀劃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方案,計劃搶在國民黨之前,控製長春、沈陽、哈爾濱等57個重要城市,重建中共黨組織,建立人民政權和人民武裝。按照這一方案,將抗聯的400多人分為57個進駐小組,每組按城市大小多則10人少則1人。這個方案電報莫斯科後,立即獲得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同意。決定方案中的57個城市的衛戍司令員由蘇方擔任,副司令員由抗聯派人擔任,蘇方還支持抗聯進行建黨、建軍、建政工作。
8月中旬,抗聯以蘇軍衛戍副司令員的身份順利進駐了57座城市。周保中到達長春後,蘇軍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當天就來看望他。周保中提出要擴軍需要武器,元帥立即簽署命令:凡蘇軍把守的武器庫,隻要有周保中的批條均可任其搬運。周保中也毫不含糊,立即向11個大城市的衛戍副司令員下達十萬火急電令:“搶運武器,擴充軍隊。”
9月10日,擔任蘇軍沈陽衛戍副司令員的抗聯將領馮仲雲,電告周保中:“冀熱遼軍區李運昌部的先頭部隊曾克林已率3000人進駐沈陽。”得此喜訊,周保中立即拜會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經過協商,元帥令東北蘇軍總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備好飛機,並派貝魯羅夫中校和謝德明少校飛沈陽,同曾克林飛延安,與中共中央接觸。這就有了9月19日中共中央《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指示,確定“向南防禦,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很快從各抗日根據地抽調部隊和幹部10多萬人進入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