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鋒相對的鬥爭41(2 / 2)

林彪對這份電報疑惑不解,因為在1945年12月28日毛澤東曾有電示:要經過三四年的艱苦奮鬥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建立鞏固根據地的地方是距離國民黨占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鄉村。目前,應當確定這種地區,以便部署力量,引導全黨向此目標前進”。實際上,此前林彪就是按照“分散兵力創建根據地”的思路部署兵力的,毛澤東的這個電示正是綜合林彪、陳雲、羅榮桓、黃克誠等人的意見後發出的。怎麼美國人馬歇爾一到重慶舉行國共談判,一切就都變了?蔣介石接受和平嗎?林彪認為不可能,所以在1月5日,他致電中央:“國內和平是否完全可能?如完全可能,則我在東北部隊目前應集中力量作最後一戰。如不可靠則仍分散建立根據地,準備應付敵明日之進攻。盼複。”

此時,毛澤東因病雖有好轉,但仍處於半工作半休養狀態,中央日常工作由劉少奇主持。劉少奇見林彪對1月3日電持有懷疑,乃於1月6日回電:

林彪並告東北局:

國內和平有希望,保衛熱河的戰鬥是帶決定性的,在目前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戰。決戰方麵將由程(子華)肖(克)部隊擔任,你們在阜新、義縣方麵雖起鉗製作用,但要求你們須作有力之鉗製。為此,你們應集中適當的兵力(可約兩個旅)積極向義縣、阜新間動作,求得消滅敵人一部,拖住敵人不能放膽西進,以幫助程、肖決戰方麵爭取時間集中兵力打擊敵人。東北其他方麵部隊仍執行分散建立根據地之任務。

中央的電報口氣堅決,不容林彪有絲毫懷疑,他隻好集結兵力準備“最後一戰”。在接到中央電報後幾小時,即6日20時,致電黃克誠、梁興初、彭明治三將領:

重慶談判在馬歇爾親自參加下,已準備在最近即正式停戰。但蔣頑想在停戰前搶奪承德,以隔斷東北與華北之聯係。中央已令熱河我軍不惜任何重大的傷亡犧牲,集中兵力於平泉方麵準備與敵決戰,並令我西滿部隊參加此決戰。

在上述情況下,我軍目前由原定之創建根據地、準備應付明年的繼續內戰,現決定改為以精銳部隊向敵之後尾攻擊,求得堅決的各個擊破敵人,以保衛承德和壓倒敵人在東北的影響。

梁師、彭旅和我們明日自康平、法庫之線輕裝向新立屯方麵前進,並已令羅舜初、吳克華兩部向黑山、北鎮之線前進,並令第十旅襲擊由阜新西進之敵。

明日各部在原地進行作戰之準備,電台隨時保持聯絡。各部須振奮精神,排除百般困難,不惜任何犧牲,勇敢頑強的進攻敵人,一定要爭取勝利,以造成今後我在東北有利形勢。

正當林彪積極做戰前準備之時,國共雙方於1月10日在重慶簽署了停戰令,規定於1月13日午夜正式生效。而蔣介石給杜聿明下了密令:“停戰令即將下,於13日午夜生效,著令各將領督率所部星夜攻擊前進。”以爭取在停戰前奪得更多的戰略要地。杜聿明接令後孤注一擲,將手裏的6個師全部撒出去,分兵冒進,會攻承德。晉察冀軍區在東北人民自治軍配合下,進行了承德保衛戰,蔣軍企圖未逞;但相繼攻占了黑山、阜新、義縣、朝陽、葉柏壽、淩源、平泉、豐潤、玉田等城鎮。當停戰令下達後,進入東北蔣軍,當蘇軍同意1月15日蔣軍接收沈陽時,杜聿明已無兵力去沈陽,隻得於13日清晨將占領營口的兵力調往沈陽。這樣一來,駐守營口的兵力隻剩一個加強營。東北人民自治軍吳克華部隨即展開反攻,戰至午夜24時,吳克華按上級指示停火。此時,蔣軍在營口隻剩三個據點,已陷入重重包圍。蔣軍趁此時機想利用突然襲擊手段殺出重圍,這就注定了覆滅的下場。到14日淩晨5時,營口市區已沒槍聲,這座遼東重要港口城市又回到人民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