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秀水河子第一個殲滅戰
杜聿明指揮蔣軍打到阜新也病倒了,症狀與羅榮桓差不多,不得不從前線回到錦州,經醫院檢查腎出了問題。加上蔣軍在東北占地太廣戰線拉得很長,已無力繼續進攻,於是蔣介石就借停戰作為喘息機會,命令東北蔣軍就地整訓與補充,調整力量後,準備新的大規模進攻,以致東北形勢一度出現緩和。利用東北停戰之機,蔣介石加緊向東北調兵遣將,2月上旬,號稱蔣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編第六軍在秦皇島登陸,經北寧路到達錦州。待東北蔣軍得到休整補充後,蔣介石就公然破壞停戰令,口口聲聲不承認中共軍隊在東北的合法地位,竟悍然下令向北寧路兩側進攻。因腎病直不起腰的杜聿明,在蔣介石的鼓勵下精神為之一振,下令恢複停頓20多天的攻勢。
2月9日,蔣軍分三路向北寧路兩側的民主聯軍發動攻勢:南路由新六軍第二十二師向盤山、台安、遼中等縣“掃蕩”;中路由第五十二軍第二師向新民以東“掃蕩”;北路由第十三軍第八十九師向公主屯、秀水河子、鶩歡池等地“掃蕩”,以致形成了關內小打、關外大打的局麵。杜聿明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蔣軍第十三軍第八十九師二六六團全部、二六五團一個營及師屬山炮連,共約五個營的兵力,遠離主力有一日行程距離以上,孤軍冒進到秀水河子一帶,對民主聯軍進行“掃蕩”。
此時,林彪率梁師和彭旅正在秀水河子一帶休整練兵,蔣軍送上門來的消息使這位一向沉靜的民主聯軍統帥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當作戰處長李作鵬將敵情標在牆上的地圖上時,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2月12日,蔣介石出現在長春機場,一臉春風得意的樣子。這一爆炸性的新聞預示著莫斯科與重慶之間的關係再度升溫,使被迫從沈陽遷往本溪的中共東北局領導人的心情,像當時東北的天氣一樣冰涼透了。而此時的林彪,卻興致勃勃地在及膝深的雪地上布置戰場。他舉起望遠鏡仔細察看四周地形,參謀們按他的指指點點在地圖上圈圈畫畫,一個周密的作戰方案完成了。民主聯軍部署投入山東第一師梁興初、梁必業部,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彭明治部,共7個團的兵力,將蔣軍突然包圍於秀水河子地區。
2月13日22時戰鬥打響,林彪命令炮兵轟擊秀水河子東南及以北高地,壓住蔣軍的火力。炮擊之後,民主聯軍步兵在軍號聲中發起了衝鋒。此時,蔣軍由於連日來長驅直入,認為共軍已毫無戰鬥力,在民主聯軍攻勢下,采取堅守防禦,憑借美式裝備優勢火力拚命抵抗,自以為一定能穩住陣腳,並不斷將照明彈射向夜空,現代的戰爭改變了晝與夜的概念。戰鬥一打響,林彪便鑽出了指揮所用望遠鏡觀察戰況,思索著在新技術條件下的夜戰戰術。突然,他發現團團火球在衝鋒隊形中爆炸,許多戰士變成了火人,他們慘叫著在雪地上打滾。林彪驚奇地問:“這是怎麼回事?”身邊參謀想當然回答:“新式武器,大概是火箭炮。”林彪在蘇聯養病時見過喀秋莎火箭炮,這與那根本不是一回事。後來,他才從俘虜嘴裏得知是120毫米迫擊炮施放的燃燒彈。這個俘虜還告訴林彪:還有一種比這更為厲害的武器叫火焰噴射器,他們第十三軍沒有裝備。林彪又詳細詢問了火焰噴射器的性能和威力,還問有哪些部隊裝備了這種武器,俘虜說他還不清楚,大概新六軍有這種武器。於是林彪要李作鵬注意與新六軍交戰要提防火焰噴射器。
戰鬥到14日淩晨2時,民主聯軍如潮水般的攻勢,一波強似一波,蔣軍第一次見到如此不要命的軍隊,漸漸不支,除一部置於後街西北角掩護外,大部向西突圍。突圍的蔣軍一出村子,就陷於民主聯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野外是平原無險可守,僅抵抗一陣子,見大勢已去,隻好乖乖繳械投降。14日7時戰鬥結束,1500名蔣軍被全殲,這是民主聯軍也是林彪進入東北後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
14日上午10時,林彪站在一大堆戰利品中聽李作鵬彙報戰果:“此次戰鬥斃傷敵500多人,俘敵800多人;繳獲火炮38門,各種槍890餘支,彈藥70000餘發,汽車32輛,電台2部,我傷亡771人。”林彪聽完彙報,心中默念:“古人雲:敵死三千,我亡八百為勝利。現我損失近八百,而殲敵隻有千餘,看來此戰隻算小勝。”但轉而一想,覺得秀水河子之戰意義頗大,數日來很多人對自己的戰略思想不理解,認為他“一味避戰”,現在一掃視這些戰利品也就無話可說了。他明白杜聿明決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前來報複,於是下令立即撤離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