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局立即致電中央,建議趁蘇軍撤離之機,奪取長春路沿線城市,以阻止蔣軍北進。這一建議首先受到與馬歇爾、張治中談判的周恩來反對。當時,馬歇爾剛剛訪問延安,整個氣氛仍趨向和平。周恩來建議,承認蔣軍進駐長春路沿線各城市及蘇軍即將撤離的區域,但要求國民黨承認中共在東北的地位。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同意周恩來的建議,他致電東北局:不同意進攻沈陽,並指出蘇軍撤離沈陽至哈爾濱等城市時,不要派兵去占領,讓國民黨軍接收。但是蘇軍已交我接收的安東、通化、延吉、海龍、合江、佳木斯、黑龍江、兆南、通遼、遼源等地不能讓。
而蔣介石拒不承認中共在東北建立民主政權和民主聯軍,說:“在主權接收完成之前無內政可言。”並質問中共在東北的武裝是從哪裏來的。延安發言人批駁道:“前抗日聯軍領袖周保中指揮的部隊,已有數萬人分布在東滿、北滿……八路軍中東北將領張學詩、呂正操、萬毅等所部,與其他奉命前往東北消滅敵偽的八路軍、新四軍一部,亦均在戰爭中與東北人民得到密切結合……現已組成一支近30萬的東北民主聯軍,分布於蘇軍所未駐防或已撤退的東滿、南滿、西滿、北滿各地。”蔣介石對此事實一概不予承認,他閉著眼睛說:“東北沒有中共軍隊。”隨即下令蔣軍繼續前去接收“完整的東北主權”。
3月13日,蘇軍撤出沈陽,從山海關一直打到皇姑屯的蔣軍第五十二軍隨即進占沈陽。隨後,向解放區分路進攻,擴展控製地區,相繼占領撫順、遼陽、鐵嶺、營口等地。蔣介石接到報告興高采烈,想趁勢搶占整個東北。
3月15日,毛澤東終止了休養,於當天致電在重慶的周恩來:“哈爾濱不能讓國民黨駐兵,撫順及營口要力爭雙方不駐兵。”周恩來接電後,即向國民黨代表張治中交涉:中共軍隊在東北所占地方不能讓,國民黨軍隻能進駐蘇軍現時撤出的地區。張治中堅持刪除“現時”二字。這樣,國民黨軍便可自由進駐所有東北地方,與中共武裝發生衝突就勢所難免。
3月17日,毛澤東致電彭真、林彪:“國民黨還不停戰,沈陽以北長春路沿線之蘇軍撤退同意你派兵進駐,以為將來談判之條件,時間愈快愈好。”3月18日,蘇軍撤離四平,民主聯軍隨即進占四平,切斷了蔣軍沿長春路北進的通道。此時,自沈陽出動的蔣軍,正向遼陽、撫順、鞍山、海城、營口、鐵嶺、法庫等地推進。
鑒於蔣介石不承認中共在東北之任何地位,3月21日,毛澤東致電在重慶的周恩來:“我們不簽含有重大危險之協定……寧可戰而失地,不在談判中失地。”
3月22日晚,蘇聯駐華大使通知在重慶的國民政府:蘇軍將於4月底前自東北完全撤離。國共雙方對蘇軍撤離的城市與地區,進行了新一輪的爭奪。3月23日,蔣介石命令熊式輝“驅師向北推進,迅速攻克四平街,以便在蘇軍撤退前抵近長春、哈爾濱等城市”。同一天,毛澤東也致電林彪、肖華:“你們應立即動手大破北寧路及沈陽附近之長春路,愈迅速愈廣泛愈好,遲則無用。”同時動員全軍在運動中及其立足未穩之時,堅決徹底殲滅國民黨進攻軍隊,愈多愈好,不惜重大傷亡(例如1萬至2萬人),求得大勝以利談判與將來。
3月24日,毛澤東致電東北局並告林彪、黃克誠、李富春:“1.美蘇、中蘇關係業已改善,蘇軍4月撤完,已照會王世傑,判斷蔣介石必由沈陽出兵向北和我爭奪長春、哈爾濱。2.我黨方針是用全力控製長哈兩市及中東全線,不惜任何犧牲反對蔣軍進占長、哈及中東路,而以南滿、西滿為輔助方向。3.為此目的,請速與辰兄(蘇軍代表的代號)交涉,允許由我方派兵占領長哈兩市及中東全線,如得允許,即令周保中部擔負占領任務並厲行剿匪。4.黃李部動員全力堅決控製四平街地區,如頑軍北進時徹底殲滅之,決不讓其向長春前進。5.我南滿主力就現地堅決殲滅向遼陽、撫順等處進攻之敵,如能殲敵一兩個師,即可牽製大量頑軍不得北進。6.如作戰結果頑軍在遼陽、撫順地區鞏固了他們的地位,以致可以抽兵北上向四平街、長春前進時,你們須準備及時將南滿主力轉移至四平街、長春之間,與黃李及周保中協力,為保衛北滿而奮鬥,留下相當數量主力部隊保衛南滿解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