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鋒相對的鬥爭44(1 / 2)

44

3月25日,毛澤東再電林彪、彭真等,說東北無條件停戰的協定可能於日內簽字。由於馬歇爾3月11日回華盛頓述職,此前關內形勢較平靜,而東北則有規模不大的武力衝突。馬歇爾臨行前建議軍事三人小組進駐北滿進行調停,他的建議得到周恩來的支持,而國民黨方麵則一再阻撓。經過反複談判,至此基本達成共識,同意三人小組赴東北調停。毛澤東很清楚“東北無條件停戰”必須首先打痛對方,所以他在這個電報中指示:“你們至少還須經一二個星期也許更長時間的惡戰才能實際達到停戰。在此時間內頑方會拚命進攻,企圖控製更多的戰略資源要地,而你們應盡一切可能,不惜重大犧牲,保衛戰略要地,特別保衛北滿……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你們必須在蘇軍撤退後一兩日內控製之。”毛澤東此時的戰略意圖是“力爭我黨占領長春,以長春為我們的首都”。

此時,東北蔣軍力量不足,既要北進又要鞏固沈陽周圍地區,隻好等待後續部隊的到達。3月27日,蔣介石同意簽訂《調處東北停戰的協定》,並宣布在東北停戰7天,但僅僅停戰4天,蔣軍便迫不及待地於3月31日繼續發動進墳。4月1日,蔣介石在國民參政會四屆二次會議上發表的演說就是一個重要信號。他聲稱:“東北九省,在主權的接收沒有完成以前,沒有什麼內政可言。”

三、蘇軍撤離後爭奪戰

蔣軍進入東北一直很順手,直到蘇軍完全撤離都沒有吃過大虧,所以蔣介石和熊式輝等都認為:能憑借武力解決東北問題。因此,在蔣介石宣布東北停戰7天之後,僅停戰4天就匆忙下令發動進攻。4月1日,蔣軍第二十五師、第十四師分別由撫順、遼陽向本溪進攻。次日,第二十五師推進至石灰廠、三人溝、大甸子地區。中共南滿軍區第三縱隊第七旅和第九旅一部奮起反擊,殲敵700餘人,將敵擊退。第十四師在華子溝一線,遭中共南滿三縱八旅的阻擊,從清晨戰至黃昏,蔣軍一籌莫展;當日,南滿軍區部隊向蘇家屯之蔣軍展開反攻,蔣軍頓時陷於困境,隻好倉皇撤逃,第一次本溪之戰落下帷幕。

4月2日,軍調部東北執行小組中共代表耿飆、許光達等40餘人,由北平飛往沈陽,被國民黨軍警非法扣押3小時之久,後雖然在美方的幹預下獲得自由,但由於國民黨方麵的百般阻撓,調停工作根本無法進行。就在這一天,在重慶的周恩來致電東北局指出:照目前情況看,四平街、本溪、鞍山都有失掉的危險,長春也暫難為我所有。我們不如以消滅蔣軍為主,守城為次,這樣較易爭取主動,打得蔣痛,以利談判。看來周恩來也不想守衛四平等城市。

4月4日,林彪率前指去四平。此時,由沈陽北進之蔣軍已先後占領鐵嶺和開原,並向四平推進。林彪自山海關之戰後,一直沿鐵路線且戰且退。他的作戰指導思想最大特點是不打無把握仗,打則必勝。此時,蔣介石已在東北投入7個軍,且兵力集中,使林彪無法尋得戰機;於是隻有節節抗擊且戰且退,來遲滯蔣軍推進速度,為建立後方根據地贏得時間。就在他要到四平的時候,還沒有進行四平保衛戰的想法,這天上午中央卻給林彪來電:“十旅開原作戰給了蔣軍以阻滯和打擊,十分必要。七旅仍應盡力阻止蔣軍進入四平,給蔣軍以打擊。因停戰小組有可能在數日內到達四平,不論四平能否保住,對蔣軍進攻均須給以打擊,比不戰而退要好。”

林彪是在接到中央這一電令後,於當晚來到四平的。晚8時,林彪致電李富春、黃克誠:我此刻已到四平,對情況尚不了解,明天再去偵察地形。此次集中6個旅的兵力,擬堅決與敵決一死戰,望以種種方法振奮軍心,一定要爭取勝利,以奠定東北局麵。請將此報告即轉東北局與中央。

4月5日清晨,林彪即帶著李作鵬等參謀人員偵察地形。經過5個小時的工作,林彪對蘇軍繪製的地圖讚不絕口,雖是第一次到四平街,他對這裏一切已了如指掌。四平街位於鬆遼平原中部,是連接東、西、南、北滿的樞紐,中長、四梅、四洮3條鐵路在此彙合。城北山勢較高,城東有山丘,除此之外皆一馬平川,如果放棄四平這個戰略要地,長春以南就無險可守,這就更加堅定林彪集中6個旅兵力在四平與蔣軍決一死戰。

4月5日這天,在重慶的周恩來也致電中央說:東北應準備大打,決勿幻想國方能讓步。關內,國方重在蠶食封鎖與破壞,我擬進一步揭穿之,將關內問題與東北問題聯係起來解決。故毛澤東於4月6日回電林彪、彭真指出:“集中6個旅在四平地區殲滅敵人,非常正確。黨內如有動搖情緒,哪怕是微小的,均須堅決克服。希望你們在四平方麵,能以多日反複肉搏戰鬥,殲敵北進部隊的全部或大部,我軍即有數千傷亡,亦在所不惜。去冬邯鄲戰役,劉鄧所部曆時10日,傷亡8000,卒獲大勝,可為借鑒。本溪方麵,亦望能集中兵力,殲滅進攻之敵一個師。上述兩仗如能打勝,東北局麵即可好轉。……如我能在3個月至半年內,組織多次得力戰鬥,殲滅進攻之敵6個至9個師,即可鍛煉自己,挫折敵人,開辟光明前途。為達此目的,必須準備數萬人傷亡,要有決心付出此項代價,才能打得出新局麵。而在當前數日內,爭取四平、本溪兩個勝仗,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