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反擊53(2 / 2)

“五二○”血案發生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各地學生紛紛罷課聲援“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鬥爭。南京政府國防部驚呼:“南京學生‘五二○’事件發生以後,各地學生步調已趨一致,紛紛宣傳,罷課響應。”參加“五二○”遊行的16校學生決定無限期罷課。京、滬、蘇、杭18所學校成立了學聯會,發表《告全國同胞書》,慷慨陳詞:“枷鎖和槍炮嚇不倒我們,我們要用汗和血去換取一個真正獨立、民主、和平、康樂的自由新中國。”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學生紛紛罷課抗議。一切社會同情都在學生方麵。許多大學教授和社會知名人士如郭沫若、柳亞子、馬寅初和陳嘉庚等,紛紛發表聲明,熱烈支持學生的正義行動。南京某工廠職工自動捐款260萬元支援學運。全國學生在各界各階層人士的支援下,在同南京政府鬥爭中,密切聯係,加強團結,於6月18日在上海成立“中國學生聯合會”。這次以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為中心的學生運動,迅速席卷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持續了一個多月,大大提高了國統區廣大人民的政治覺悟,推動了工人運動、城市貧民鬥爭、農民抗糧抗稅捐抗丁等運動,在各地風起雲湧展開,形成了全國人民革命運動的新高潮,有力牽製了蔣介石對陝北和山東兩個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加速了蔣介石國民黨政權的崩潰。

“五二○”學生運動,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早在1947年2月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所通過的由毛澤東起草的《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指示中指出:“解放區人民解放軍的勝利”和“蔣管區人民運動的發展”,這兩個因素預示著中國人民大革命的新高潮將要到來,並可能取得勝利。周恩來在會上作了國統區人民運動的報告,第一次稱它為“第二戰場”。

1947年2月28日,周恩來起草的中共中央給國民黨統治區黨組織的指示,指出:“蔣管區群眾鬥爭,固然要經過一些迂回起伏,但總的趨勢必然會繼續增高,問題就要看我們領導的鬥爭策略如何,組織力量如何,以決定群眾鬥爭增長的快慢與可否避免一些挫折。”“針對目前蔣的鎮壓政策,我們應擴大宣傳,避免硬碰,爭取中間分子,利用合法形式,力求從為生存而鬥爭的基礎上,建立反賣國、反內戰、反獨裁與反特務恐怖的廣大陣線。”3月1日,中共中央的指示又指出:“相信蔣頑前線續敗,人民在活不下去忍受不了的條件下,新的鬥爭會在為生存而奮鬥的基礎上增長起來。”這兩個指示,都強調國統區人民鬥爭從“為生存而鬥爭基礎上”發展起來,為運動的開展選擇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