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家還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們現在不打出去,情況會怎樣呢?當然,我們在內線還可以繼續殲滅一些敵人,但是解放區的人力、物力、財力卻會漸漸消耗殆盡,我們很難持久打下去。蔣介石就是希望把戰爭放在解放區裏進行,這樣來徹底摧毀解放區。我們要打出去,破壞蔣介石這個惡毒的反革命計劃。這裏,我想起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五次反‘圍剿’的教訓,當時毛主席幾次提出要紅軍主力打到外線去,展開戰略進攻,外線和內線結合起來粉碎敵人的‘圍剿’。可是當時的教條主義者不讓這麼辦,結果來了個大搬家,長征。這是一個曆史的教訓。今天,我們堅決執行毛主席的正確戰略方針,我們是一定能夠甠利的。”
將計就計反客為主
根據預先部署,劉鄧決定渡河後先在魯西南突破蔣軍防線,殲滅敵人,打開南進通道。魯西南,是被黃河、運河和隴海路切成的一個三角形,隴海路是這個三角形的底邊,鄆城處在這個三角形的頂端,是蔣介石企圖進犯黃河北岸的前沿陣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王敬久一上台,馬上來了個自以為高深的計謀。先把兩個整編師和一個旅放在碭山和金鄉地區,拱衛三角形的底邊,然後以其餘的部隊分成兩路北援。一路以六十三師之一五三旅於7月4日經曹縣進至定陶,與退至菏澤的蔣軍結成左集團;一路以六十六師和三十二師主力於7月4日進至單縣以南地區,經金鄉向北北上,同原在嘉祥地區的七十師組成右集團;以五十八師及六十六師之一九五旅為後應。王敬久的如意算盤是:以五十五師堅守鄆城,吸引劉鄧部隊屯兵城下,然後以右路的重兵從巨野西進,與左翼蔣軍合攏,把劉鄧大軍困在三角形的頂端,迫使其背水作戰。
劉鄧早就看穿了王敬久的陰謀,於是便將計就計,來了個反客為主,采取了“攻取一點,吸引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的戰法,一麵命令一縱堅決攻殲鄆城之敵,吸引蔣軍繼續北進;一麵以二縱、六縱,從兩路蔣軍之間向西南猛插,乘敵一五三旅在定陶立足未穩,與菏澤蔣軍還沒連成一氣的時候,吃掉一五三旅,掃清曹縣土頑,使蔣軍左翼陷於癱瘓。同時,以三縱經皇姑庵、沙土集,向正南直插冉堌集、汶上集地區,轉到右路蔣軍的側背去。
鄆城是蔣軍黃河防線中心重鎮,磚質城牆高7米,寬3米,四麵各有一個“扭頭門”,城牆下有一道3至5米寬、2至3米深的護城壕。守城蔣軍五十五師原係西北軍,擅長守備,下轄四個團和兩個直屬營,共一萬餘人,配備有各種炮百餘門。當時,蔣軍鄭州第四綏區司令劉汝明曾急電五十五師師長曹福林,速令鄆城周圍及沿河岸各據點的蔣軍於7月2日全部收縮到鄆城,趕修工事。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劉鄧野戰軍第一縱隊,在渡過黃河後,即以每小時12華裏的速度急行軍,於7月2日一早便跟蹤趕到鄆城,第二旅進至北關,十九旅進至東關,二十旅進至南關,第一旅進至西關,將鄆城四麵包圍。4日黃昏,二十旅在南關發起攻擊,經20分鍾猛烈炮火轟擊,將城牆上蔣軍工事大部摧毀後,僅用3分鍾時間,即一舉突進圍寨。此刻,五十五師師長曹福林正在召集連以上軍官開會,聽到炮火猛烈轟擊聲,乃匆匆將在開會的八十七團軍官悉返關內應戰,但大部分未到達指揮位置即被擊斃。該團代理團長金克俊剛到團部布置未定,一縱戰士便湧進來了,將其生俘。不到半小時南關守敵二十九旅之八十七團全部被殲。7日晩,第一縱隊對鄆城發起總攻,19時,雙方開始激烈炮戰,蔣軍憑借城關之間兩道外壕,及壕內外布滿的鹿砦、陷坑、地雷區頑抗,集中各種口徑炮118門向一縱進攻方向轟擊,並有蔣飛機數架助戰。但一縱的炮火更猛,一小時之後,將城頭上蔣軍的兩個大碉堡摧毀,並將城牆打開一個大缺口。與此同時,一團六連五個爆破小組,相繼將城壕內外的鹿砦炸開,把一丈八九尺深陡直的外壕炸成斜坡,為步兵掃清了突擊障礙。在炮火中,幾十路健兒奮勇爭先,衝了進去,直指城東北的教堂——蔣軍五十五師師部所在地。此時,原躲避於深達10餘米掩體內的“固守將軍”曹福林,乃倉惶換上便衣,丟下部隊率少數親信,從地洞竄出來,向東南逃命。一時間,蔣軍各級軍官亦紛紛逃命,到深夜一時許,除南城牆上和城東南一角之蔣軍尚負隅頑抗外,全城四分之三地方已為一縱所控製。竄出東門向東南逃跑之一部蔣軍,未走3裏剛到宋金河畔,又陷於解放軍捕網中。黎明前,城內殘餘蔣軍先後繳械,戰鬥遂告結束。鄆城之戰,生俘蔣軍五十五中將副師長理明亞、三十九旅上校參謀長畢貫一、二十九旅八十七團中校代理團長金克俊、七十四旅二十二團中校副團長閻慎言、張子正、上校軍需處長許青麓以下官兵8300餘人,斃傷2000餘人,共11000餘人;另生俘鄆城還鄉團及縣保安團官兵2000餘人,共殲滅蔣軍15000餘人,繳獲軍需品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