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十六、華野內線兵團攻勢
1947年冬,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在中原地區完成了戰略展開,嚴重威脅著蔣介石的內戰基地徐州、鄭州、武漢,被迫從山東戰場抽兵增援中原戰場。從重點進攻、全麵防禦、分區防禦,被迫轉入點線防禦。到1948年3月初,山東地區隻有蔣軍13個整編師26個旅兵力,當發現華野粟裕率兵團集結濮陽地區休整時,懼怕與山東內線兵團合擊津浦路中段,遂將防禦重點置於該段和膠濟線南濰縣段以及膠東沿海的青島、煙台,加強構築工事,固守點線,維持殘局。華野山東兵團在完成新式整軍運動動後,中共中央軍委及時指示,提出解放山東地區的預定作戰計劃,要求山東兵團先打周村和張店,再攻濰縣,得手後休整半月,再攻津浦線濟南至徐州段的蔣軍。從當時山東戰場蔣軍的防禦態勢看,周村和張店的守備比較薄弱,攻下了就可切斷濟南和濰縣之間蔣軍聯係,便於下一步攻濰縣。濰縣的蔣軍守備較強,但打下周張據點就完全孤立,便可相機奪取。濰縣攻克後,不但可以集中力量攻打津浦線上的兗州,而且可以鍛煉提高部隊的攻堅能力,蔣軍將更加孤立,攻打堅固設防的濟南,條件就成熟了。於是山東內線兵團在新式整軍運動一結束,即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於1948年3月到7月間,連續進行了周(村)張(店)、濰縣、兗州等幾次攻堅戰役;8月與西線兵團、蘇北兵團勝利會師,為攻下濟南作準備。
周(村)張(店)戰役
周(村)張(店)戰役,是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在膠濟路西段對蔣軍的進攻作戰,又稱為膠濟路西段戰役。
1948年1月30日,華野東線兵團奉命改稱山東兵團,繼續執行內線殲敵任務。兵團除下轄第七、九、十三縱隊外,原轄第二縱隊調往蘇北,而增加了由袁也烈任司令員、周貫五任政治委員的渤海縱隊。遵照中央軍委關於以一部兵力監視膠東敵人,主力向膠濟路西段機動的指示,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兼政治委員譚震林決定:留第十三縱隊在萊陽地區休整,監視青島蔣軍,集中第七、九縱隊和渤海縱隊及魯中、渤海軍區部隊共29個團兵力,向膠濟路西段發動攻勢。
3月初,經過新式整軍,弄清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廣大指戰員,士氣高昂,參戰部隊經七天連續行軍,於3月8日進到廣饒一帶的戰役集結位置。臨戰前,各部隊除重視戰術、技術訓練外,還重視對敵情的必要偵察。九縱偵察營一部早於2月中旬先行進至周村、張店、長山一帶,在半個月內捕獲蔣軍俘虜數十人,摸清了守敵兵力部署等情況,增強了指揮員的戰役指揮決心,也鼓舞了部隊的勝利信心。
周村、張店是膠濟路沿線重要城鎮,鑒於部隊在膠東內線作戰時對敵報複情緒嚴重,山東兵團領導人為有利於這些地方解放後的生產建設,減少公共財產的破壞和損失,教導部隊遵守城市政策、紀律是一個嚴重問題。為此,譚震林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城市政策的指示,親自起草政治訓令,於3月5日發出,重申或規定各部要一切繳獲歸公,保護人民城市,保護城市工商業,保護文化古跡、學校、教堂,正確對待外國僑民,要求各部隊深入教育,堅決貫徹執行,不得有任何違犯行為發生。3月9日,山東兵團又發出補充訓令規定:進占城市後,即組成軍事管製委員會,為該城市最高領導機關,負責維持秩序,嚴防搶劫偷盜及特務放火、焚燒,乘機移散物資等行為發生。
當時駐防在以周材為中心的膠濟路西段的蔣軍,為整三十二師,轄一四一旅和新編三十八旅及交警第一總隊、淄博警備旅、保安團隊等,負責守備東起張店,西至明水,北起齊東,南至博山方圓百餘平方裏的遼闊區域。守敵兵力分散,戰鬥力較弱,整三十二師大部分是被殲後重建的,各城鎮防守工事單薄,均采取高大城牆為主體的一線式的環形防禦,缺乏縱深配置;膠濟路西段雖處於濟南與濰縣之間,但濰縣、濟南守軍均自顧不暇,難以進行大力的相互支援。從全局考慮,吃掉這部分分散、孤立且較弱的蔣軍,既有可能,也有利今後作戰。
周村、張店戰役,是華野東線兵團轉戰出膠東腹地以後,解放全山東的第一仗,如首戰告捷,對振奮民心士氣,鍛煉部隊城市攻堅能力具有重大意義。但這一仗究竟怎麼打?當時有人提出背靠根據地,從敵人外圍打起,先拿下長山,一層一層打進去,最後奪取周村。而許世友認為:守敵四萬餘,處處設防,整個防區方圓百餘裏,這個由外向內層層剝皮打法,必然拖延時間,增加傷亡,決定采取長途奔襲“挖心戰術”,鑽到敵人內部去打,先奪取其指揮中樞周村,打亂其指揮係統,而後再殲周圍各據點之敵。為此,決定以九縱楔入敵人縱深,首先攻取周村;七縱楔入周村、張店之間,阻擊張店、淄川之敵西援周村,並相機殲滅張店之敵;渤海縱隊奪取鄒平,並掃清龍山、明水一帶之蔣軍;魯中軍區部隊進逼並相機攻占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