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攻打晉南運城
1947年春,蔣軍對解放區全麵進攻嚴重受挫後,蔣介石被迫改變戰略,將全麵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在山東和陝北兩個戰場集中重兵瘋狂進犯。此時,久病的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徐向前,在太行山休養地再也坐不住了。因為陝北戰火正濃,狂妄的胡宗南對西北野戰軍緊追不舍,企圖在陝北一舉殲滅中共主力,或逼迫東渡黃河。在晉南地區,胡宗南也加緊設防,囤積物資,作為策應西北和中原戰場的重要據點。徐向前認為:隻要在晉南地區發動攻勢,占其要點,殲敵有生力量,就能威脅胡宗南的脊背,配合陝北我軍作戰。
3月18日,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晉冀魯豫軍區部隊,迅速向臨汾以南的河津、風陵渡方向發動進攻,相機攻取晉西南三角地帶一切可能奪取的地方,迅速擴大解放區配合陝北作戰。劉伯承司令員隨即調第四縱隊和太嶽軍區部隊奔赴晉西南戰場。4月下旬,在陳賡、謝富治、王新亭統一指揮下,我軍以強大攻勢,解放了除運城、安邑、夏縣三城以外的18座縣城,殲敵16400餘人。殘敵逃聚運城。4月26日,中央軍委指示:應乘勝奪取運城,並以一部兵力向呂梁地區擴大戰果,繼續威脅陝北胡軍之側翼。據此,劉伯承調整部署,命王新亭率第二十二、二十三旅等部西出呂梁,陳賡率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旅圍攻運城。
為引運城守敵出援,陳賡指揮部隊首先向羊馱寺飛機場發起攻擊,並同時攻擊運城北關、西關,殲敵二○六師一個團和一個保安團。當時,徐向前正患肋膜炎在河北武安冶陶晉冀魯豫軍區指揮所休養。6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徐向前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晉南的戰略反攻捷報頻來,徐總希望早日拿下運城支援陝北作戰。但此時,中央軍委已決定展開外線戰略作戰,劉鄧已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破黃河天險,千裏躍進大別山,陳粟率華東外線兵團南下豫皖蘇地區作戰,陳謝也率西路兵團自晉南強渡黃河,挺進豫西作戰。由於圍攻運城的第四縱隊奉命加入外線作戰,於是攻擊運城的我軍主動撤離,對運城第一次攻城戰鬥暫時停止。徐總對部隊指戰員們說:運城不過是個孤島,那裏的敵人跑不了。
現在,徐總以虛弱的身軀,挑起了內線作戰,消滅閻錫山的部隊,解放全山西的重任。劉鄧大軍出征前,劉伯承坦誠地對徐向前說:“徐總,咱倆還是分開好,分開以後你指揮內線部隊作戰,更能發揮你指揮作戰的才能。”劉鄧大軍南征後,朱德總司令也與徐總作過交談:“根據外國軍隊建設的經驗,我們內線野戰兵團,要具有多種作戰手段,有的要培養成為專門的攻堅部隊。”徐總十分清楚,在運城、臨汾、太原,是閻錫山多年苦心經營的堅固設防城市,攻克這些城市,非有鋼鐵般的力量和超凡的意誌不可,他親自上前線指揮,來鍛煉一支過硬的隊伍,摸索一套攻堅的戰術。
這時運城守敵近萬人,有閻錫山的保安五團、十一團,還有胡宗南的整三十六、十七師各一個團的精銳部隊。其設防工事,外圍以高、低碉堡、野戰工事,組成交叉火力網,城沿以10多米高的磚石城牆和深寬各8米的護城外壕,構成環形障礙。這些守敵緊緊蝟集在這些工事裏。晉冀魯豫軍區主力已隨劉鄧和陳賡南下外線作戰,留下的全是地方部隊,武器裝備差,要攻克運城,顯然力量很不足。為此,徐總決定以太嶽軍區的基幹部隊為基礎,組建第八縱隊,轄第二十三、二十四旅六個團,作為軍區的主力,由王新亭任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9月10日,徐總給八縱下達了攻擊運城的命令。接著,軍區擬定攻城部署,決定以八縱和呂梁獨立第三旅、太嶽軍區第三團等部隊,擔任主攻任務;以一部兵力繼續鉗製臨汾之敵,防其南下;以另一部兵力扼控三門峽、茅津渡、風陵渡等黃河渡口,阻擊胡宗南部增援。鑒於部隊缺乏城市攻堅經驗,徐總指示作戰部隊:“你們攻運城,務必作充分周到準備,打有把握、有準備的仗,不打消耗仗,不輕敵。”明確指出戰術應用“戰鬥前應聯係實地情況,作反複之戰鬥演習,特別是攻地堡,爆破外壕與城門,坑道作業(築碉堡推進,以地堡對地堡),火力組織,以及突擊隊之專門的訓練等”,“秘密的短促火力,誘敵出擊,待敵接近至數十公尺,突然給以殺傷,結合步兵小部隊的反突擊,予以殲滅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