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線戰略進攻59(2 / 2)

挖掘坑道十分艱苦,當坑道通過外壕時,須先向下挖一段,不料突然冒出地下水,整個坑道成了爛泥塘。坑道拐彎後,空氣更加稀薄,油燈點不著,隻能用手電照明,有的戰士就摸黑堅持幹。特別是要同敵人的破壞作鬥爭,閻軍在外壕底和外壕沿都構築暗堡,同時挖了破壞坑道和聽音坑道,用來炸堵解放軍挖掘的坑道。對此,解放軍作業部隊發揚機智、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在坑道兩側構築支坑道,積極尋找敵人,先敵爆破,有時敵炸我挖,或炸了再挖。在這種對挖、對聽、對炸複雜而殘酷的鬥爭中,二十三旅的英雄戰士們經過27個晝夜艱苦奮戰,終於在5月15日勝利地挖成117米和115米長的兩條坑道,直逼臨汾城牆底部。

5月16日夜,二十三旅最後完戒了兩條破城坑道的藥室。這時,其他兄弟部隊開挖的破城坑道已被閻軍全部破壞,如二十三旅的兩個坑道再被敵破壞,兩個多月的奮戰成果和臨汾戰役的勝利,就會毀於一旦。於是前指決定提前於17日19時30分對臨汾城守敵發起總攻。二十三旅接著這道命令後,立即發動戰士連夜開始裝炸藥,一條300多人的運藥隊伍,從炸藥庫一直排到坑道裏。黃定基旅長在坑道口一麵指揮,一麵和戰士們一起運送炸藥。17日12時,一條用黑色炸藥12400斤和一條用黃色炸藥6000斤裝填的坑道藥室都按上了導火線。17時,八縱各種火炮突然向臨汾守敵猛烈開火,將大東門以北到第二突出部位的城牆上的火力點全部摧毀。19時,黃定基旅長發出“爆破”的命令,隨著一陣震天動地的巨響,城牆被炸開兩個50多米寬的大缺口,旅突擊隊六十九團的勇士們,冒著騰空而起的煙塵和磚石,勇猛地撲過突破口;接著,六十七團、六十八團的攻城部隊相繼跟進,分別向南、向北發展攻勢,迅速地控製了東北角,並和兄弟部隊一道消滅了城內的閻軍。此役全殲閻軍25000餘人,俘閻軍第七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兼晉南地方武裝總指揮及臨汾最高指揮官梁培璜。6月4日,在洪洞縣召開的第八縱隊慶功大會上,徐向前司令員將一麵“光榮的臨汾旅”錦旗授予第二十三旅。

晉中戰役

華北軍區為保衛晉中麥收,斷敵糧源,逐漸削弱閻錫山的有生力量,縮小敵占區,並為解放太原創造條件。1948年6月11日,由華北軍區第一兵團並指揮北嶽軍區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部隊,共47個團約60000餘人兵力,發起了晉中戰役。先以地方武裝一部於汾(陽)孝(義)地區佯動,調動了平遙、介休等地閻軍5個師13個團的兵力西援。18日,第一兵團從平遙、介休東南地區突然向同蒲路出擊,迫使西援之閻軍奪路回竄,第一兵團采取伏擊攔截戰法,21日在張蘭鎮全部殲閻軍親訓師和一個炮兵團,餘敵竄回平遙、汾陽。23日,閻軍4個師企圖回竄祁縣,被截殲大部,餘部被圍在東湖山一線。閻軍受此打擊後,於28日由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兼山西保安副司令及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率領第三十三、三十四軍及第十總隊南援,企圖在祁縣以南地區與華北第一兵團決戰。29日,華北第一兵團主力挺進至榆次、太穀間,切斷了閻軍後路,迫使閻軍慌忙向北突圍。7月6日,當閻軍竄至太穀以北大常鎮附近時,立即將其包圍,激戰至16日,將其全殲。與此同時,第一兵團另一部自7至21日,在祁縣、太穀、文水、忻縣等地,先後殲閻軍第三十七師、第九縱隊及第十九、四十三、六十一軍各一部和第三十九師。殘餘閻軍逃回太原。此役殲閻軍1個兵團部、5個軍部、9個師、2個總隊共10萬餘人,俘閻軍兵團司令趙承綬,解放縣城14座。至此,除太原孤城外,晉中全部解放。

十八、東北蔣軍進退維穀

經過東北民主聯軍1947年秋季攻勢打擊,東北蔣軍已處於被分割狀態,糧、煤、電、兵源都十分困難,士氣更加低落。陳誠為挽救危局,加緊整編擴編部隊,使正規軍數量達到45個師(旅),加上地方武裝,東北蔣軍總兵力達58萬人。采取重點防禦,保持軍力,保住沈陽的作戰方針,將主要兵力部署在沈陽外圍和北寧路沈錦段及其兩側地區,企圖一麵保持東北和關內的聯係,維護“遼西走廊”與沈陽的安全,一麵打通沈陽至長春、吉林的鐵路交通。

東北民主聯軍在秋季攻勢結束後進行休整,經羅榮桓提議,東北局討論,將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報中共中央軍委批準後,1948年1月正式改名,原民主聯軍機構和人事不變。經過整訓,總兵力達到73萬人,其中野戰正規軍35萬人。為了不給蔣軍以喘息機會,大量殲滅其有生力量,為解放全東北創造有利條件,采取了先打分散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強大之敵的作戰原則,決定發起冬季攻勢,首先對北寧路沈錦段展開攻擊,迫使沈陽、錦州之敵出援,爭取殲滅沈錦段上一切城市的守敵和大量援軍,爾後轉兵沈陽以南,攻殲遼陽、鞍山、營口等地之蔣軍,孤立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