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1947年冬季攻勢
1947年12月15日,東北人民解放軍冬季攻勢拉開序幕,第二、七縱及十縱之二十九師,冒著呼嘯的北風和狂舞的大雪,向沈陽外圍進軍,以突然動作分別包圍了法庫、彰武、新立屯等蔣軍重要據點;並以一部兵力向錦州、義縣地區進擊。第一、三、六縱隊主力分別插入新民、法庫、鐵嶺、沈陽之間,準備打援。第十縱隊主力抵昌圖、開原地區,四縱首先奔襲殲滅了遼陽、本溪間分散之蔣軍後,進至遼中地區,會同主力作戰。陳誠得知法庫等據點被圍消息後,異常震驚,經趙家驤提醒乃於12月16日命令新六軍、新三軍馳援法庫。
17日,東北野戰軍二縱主力奉命轉向法庫東南,從側翼進擊蔣援軍新六軍之二十二師。當日下午2時,在法庫東南之娘娘廟、沙後所一帶展開激戰。由於二縱之四師輕敵大意,僅斃傷敵900餘人,而未達到全殲。與此同時,七縱一部在法庫以南大孤家子等地,殲滅蔣新三軍暫五十九師主力。
陳誠發覺共軍主力集結於沈陽門戶,危及大本營,急令新一軍、第七十一軍、第五十二軍、新五軍等,分別由長春、四平、開原、錦州和遼南等地,調到沈陽、鐵嶺、新民地區,加強沈陽外圍防禦。正當陳誠調兵遣將解法庫之圍時,東北野戰軍以聲東擊西戰法,以一個師佯攻法庫,集中主力於12月23日突然包圍了彰武,28日發起總攻,僅用5個小時,全殲彰武守軍第四十九軍之七十九師9000餘人。與此同時,四縱攻入皇姑屯,六縱殲滅了新民以北萬金台蔣軍一個團,九縱攻占了新民、大虎山間的白旗堡。在解放大軍圧境情況下,陳誠隻好部署防守沈陽,按兵不動。
在彰武作戰期間,林、羅、劉收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電示:“現時到解冰期隻有3個多月,在此期間,如果我軍隻在許多戰鬥之間進行若幹休息補充,而不進行大休整,則估計可能利用冰期大量殲滅敵人,可能將沈陽、鐵嶺、撫順、本溪、錦州、葫蘆島、秦皇島等幾個大據點之間的中、小據點、廣大農村及錦州以西、以北地區全部或大部歸於我。隻要辦到這一點,爾後就隻剩下打大據點的問題了。”根據這個指示,東北解放軍放棄了冬季休整,立即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一齊向沈陽四周的小據點發動攻擊,繼續擴大戰果,除以第二、七縱隊在彰武休整,第三、六、十縱隊在沈陽西北待機外,其餘各部隊紛紛南下,展開了捕殲分散孤立之蔣軍作戰。
東北解放軍這一行動,給陳誠一個錯覺,判斷東北共軍兵力已經分散,為了安撫民心和給部下打氣,於1948年元旦,陳誠特在沈陽發表《告東北軍民書》,聲稱:“國軍作戰準備已完成,東北危險時期已過。”蔣介石在南京也發表新年廣播演說,稱“一年內定能消滅共軍主力”。二人一唱一合好不熱鬧。
公主嶺殲滅戰
1948年1月1日,陳誠在發表《告東北軍民書》同時,為解除沈陽威脅和法庫、新立屯之圍,調集5個軍15個師的兵力,在近100公裏的正麵,呈扇形向沈陽西北推進。兵分三路,以新三軍、新六軍主力為右路,由沈陽、鐵嶺向沈陽西北進擊;以第七十一軍、新一軍主力為中路;以新五軍之一九五師、四十三師為左路,由新民向法庫進擊,三路大軍齊頭並進。針對蔣軍進攻態勢,東北野總部根據劉亞樓建議,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圍殲蔣軍較弱的左路。以第六縱隊堅決扼守沈陽西北公主嶺陣地,以一、十縱打援,四縱在沈陽以南牽製蔣軍,二、三縱兼程南下,從蔣軍左、中路之間楔入蔣軍陣地,與七縱配合切斷蔣軍新五軍退路。
1月2日,蔣軍新五軍在東北野六縱引誘下,進至公主嶺地區。節節後退的六縱,突然組成一道堅固防線,在公主嶺頑強抗擊蔣軍步、炮、空立體攻勢,新五軍猛攻3天,仍然無法前進一步。這時,東北解放軍各縱隊紛紛趕到,新五軍軍長陳林達見勢不妙,急電陳誠要求放棄原計劃,退守巨流河。而陳誠優柔寡斷,對改變原作戰方案舉棋不定,耽誤了整整一天時間,鄭洞國在一旁不語,隻有趙家驤幹著急,在趙的勸說下,陳誠終於采用退守巨流河的方案,但為時已晚,新五軍已陷於解放軍重重包圍之中。陳林達仍一遍又一遍向陳誠、廖耀湘、劉安琪等求援。廖耀湘雖離公主嶺不遠,他沒接到陳誠的命令。劉安琪率七十一軍向左翼疾進,卻遭解放軍頑強阻擊。解放軍將雪堆起來,打結實,澆上水,構築成“冰壩”,以此為陣地阻擊蔣軍。
1月5日14時,第二、六、七縱隊同時對蔣軍新五軍發起猛攻,三縱斷其後路後也發起攻勢,戰至6日黃昏,新五軍大部被殲,陳林達率殘部幾千人突圍逃至溫家台,妄圖堅守待援。二縱五師師長鍾偉得知陳林達率部逃跑下落情報後,立即用電話報告縱隊指揮所,經研究得到司令員劉震、政治委員吳法憲批準,認為陳林達已成甕中之鱉,幾千人龜縮於一個村莊,夜間襲擊易於打散,不如穩住敵人,連夜調整兵力嚴密包圍,天明後予以殲滅。7日淩晨,因濃霧彌漫,炮兵無法瞄準目標,8時後大霧散去,60門大炮迅速校準射擊目標,8時40分發起炮擊,炮彈在蔣軍中爆炸,溫家台亂成一團。於是二縱乘機發起強大政治攻勢,喇叭隊一齊喊話:“繳槍不殺,優待俘虜!”陳林達見大勢已去,繼續頑抗隻會作無謂犧牲,乃下令投降,公主嶺戰役於7日下午結束,一舉全殲蔣軍新五軍軍部及所屬一九五、四十二師,共20200人,其中俘軍長陳林達以下13000餘人。在圍殲新五軍過程中,蔣軍右路、中路向西增援,均遭解放軍打援部隊頑強抗擊,分別被殲4000餘人和7000餘人,殘部乃倉惶逃至鐵嶺、沈陽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