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線戰略進攻61(2 / 2)

的確,某些個別頭腦比較清醒的外國記者,看問題還有一些準頭,五個月前有人就曾經敏感的指出過:“陳誠比起杜聿明和熊式輝來,不見得高明到那裏”,而且還預言“他將不能在滿洲立足六個月以上”,這些預言式的論斷,今天果然得到應驗了……。

當我軍冬季攻勢發動的前夕,他又錯誤的判斷我軍已進入“冬眠狀態”,可是林彪將軍的英勇部隊卻並不曾睡覺,而是冒著零下30餘度的奇寒,從四麵八方向他的最後巢穴沈陽大舉進軍了。這一來嚇昏了陳誠,又來一個主觀盲動的指揮,集中其一切可能集中的兵力,妄想和我軍在沈陽外圍進行一次決定性的會戰,就這樣,送肉上砧板,又將一個新五軍全部送了禮。此外,加上彰武和新立屯的兩個師的全軍覆沒,就使得蔣介石對他的這個寵兒也不得不生氣起來,當陳誠再請救兵時,他就以公主嶺的慘敗而責罵說:“你有什麼保證,這種事件不再發生?”於是,這個誌大才疏、指揮無能的“參謀總長”,就不得不卷起鋪蓋滾蛋了。

自然,陳誠的這次失敗下台,也是和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相聯係的。當陳誠來到東北時,在他的“恢複優勢”的“雄圖大略”裏,也還包含著一個不小的“樹植私人勢力”,“獨霸東北江山”的目的。因此,在他上任伊始,就在所謂“勵精圖治”的幌子下,狠狠的將他的夙仇杜聿明整了一下,他不僅在一切場合下,痛加攻擊杜聿明的指揮失當,而且還扣押杜係將級軍官11名,並將杜係人員大加裁撤和調動,換上他的親信。此外,對於地方雜牌部隊,他更是有意識的讓他們送死,叫他們打頭陣,被圍時也不增援,被殲後索性取消番號……而他自己也就落得個眾叛親離,剩下一個孤家寡人,一敗塗地而去……

東北蔣軍孰守孰戰爭吵激烈

衛立煌到東北上任後,軍事上采取“固點、聯線、擴麵”的方針,命令蔣軍控製的城市加緊構築工事,把主力部隊集結於沈陽附近,以作長期固守。而中共東北解放軍,根據戰局的發展,則針鋒相對的采用“控麵、斷線、困點”之戰略,“夜襲、奇襲、包圍”之戰術,將主力部隊轉向蔣軍防禦薄弱的遼南作戰,斷蔣軍的水陸交通線。以四、六縱、遼南獨立一師及直屬炮兵,奪取遼陽、鞍山;以一、二、七縱,進入沈陽以南打援;以三、十縱圍殲開原,調沈陽蔣軍南援,增加其後顧之憂。

衛立煌到東北的第三天,陳誠還沒有移交權力,蔣軍第四十九軍之二十六師,在新立屯被全殲。在陳誠離開沈陽的第二天,即2月6日,東北解放軍四、六縱隊攻克遼陽,殲蔣軍新五軍之五十四師等部17000餘人。隨後,解放軍乘勝進攻沈陽南郊白塔堡,守軍第四十九軍之七十九師棄陣逃進沈陽。2月19日,解放軍攻克鋼鐵基地鞍山,殲蔣軍第五十二軍之二十五師13000餘人,活捉師長胡晉生。這一天,解放軍還攻克了法庫,防守蔣軍棄城逃跑,被三、十縱隊追殲於法庫東北之通江口。四縱和遼南獨一師未經休整,繼續南進威逼營口,守軍暫五十八師在師長王家善率領下,於2月25日舉行起義,並逮捕了蔣軍第五十二軍的鄭明新等反動軍官和蔣記特務多人,協助四縱殲滅蔣軍城防司令部3000餘人,解放了營口。至此,中長路南段為東北解放軍所控製,斷絕了蔣軍海上補給線。

東北解放軍的攻勢,使蔣介石惱羞成怒。2月27日,蔣介石命令衛立煌以“放棄職守罪”,槍決第四十九軍之七十九師師長文禮。衛立煌心中明白文禮放棄陣地而逃並非壞事,起碼可保存實力,而遼陽、法庫、鞍山諸城守軍堅持待援結果被全殲。因此,當解放軍圍攻以上各城,不論蔣軍各部隊長如何告急,蔣介石如何電令他派兵解圍,他總是堅持一點,那就是把主力集中沈陽不動。按衛立煌的說法:“共軍的目的是圍城打援,我們不能上他們的圈套。”蔣介石見衛立煌不出沈陽一步,就一變原來支持衛立煌保全東北的諾言,要他隻留下第五十三軍及青年軍二○七師守沈陽,將主力從沈陽撤到錦州去,並急派國防部第三廳(作戰廳)廳長羅澤闓及副廳長李樹正去沈陽傳達意旨。衛立煌對於蔣的想法不表同意,因此派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與羅、李,於2月23日飛南京轉牯嶺見蔣介石,申述衛立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