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挑起全麵內戰後的第一年,由於軍事上屢戰屢敗,政治上又危機四伏,舉國騷動,民不聊生,情勢已十分嚴重。當他在1947年3月由全麵向解放區進攻,被迫改為重點進攻,而於3月攻占延安後,內戰進一步擴大,並對國統區人民加強鎮壓。當進入內戰的第二個年度後,隨著軍事節節失敗和二月經濟緊急措施的破產,開始出現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麵危機。在這內外交困境地中,蔣介石和他的南京政府,扮演了種種鬧劇,企圖阻止危機的發生與擴大,結果適得其反,加速了蔣家王朝的滅亡。
美國總統特使在中國的調查
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蔣介石所以敢於發動全麵內戰,是與美帝國主義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如果沒有美國人的支持,蔣介石沒有能力也沒有這個膽量來打這樣的大內戰的。內戰打起來以後,經過一年的較量,當進入第二個年頭時,原來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的美國當權者,發現國民黨統治區政治經濟日益惡化,特別是軍事形勢更是逆轉直下,感到大為震驚,美國統治者不明白給了蔣介石那樣全力全麵的援助,為什麼打不贏中共。他要查個究竟,於是1947年7月9日,由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議,11日由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派遣以魏德邁為特使的代表團往華調查。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調查的目的與內容:1.“就中國現在及未來的政治、經濟、心理和軍事情況,作一估計”;2.“隻有中國國民政府能夠提出令人滿意的證據,證明其能采取有效辦法以趨向中國元氣的恢複,美國政府才能考慮援助複興的計劃”;3.“任何可能提供的援助,必須由美國政府的代表監督的情況下,予以利用。”盡管魏德邁這次來華的使命是對蔣介石不放心的調查,但由於魏德邁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接替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戰後又出任駐華美軍總司令,一貫支持蔣介石反對中共,因此,魏德邁的任命頗受蔣介石集團的歡迎,相信隨著魏德邁的使華,美援會滾滾而來,還可以清除史迪威以來妨害中美關係的誤解。7月12日,魏德邁調查團一行9人抵南京,立刻受到隆重接待,蔣介石急忙召集各省主席向魏德邁報告軍事、政治、經濟情況;魏德邁儼然以太上皇自居,在南京聽取政府官員報告後,即赴東北的沈陽、撫順,華北的北平、天津、青島、濟南,華中的上海、漢口,華南的廣州及台灣等地調查訪問,除接觸各級國民黨政府官員和蔣軍軍官外,還會見了各方麵人士,包括民主同盟負責人,然後回到南京。8月22日,魏德邁應蔣介石的邀請,向國府委員、各部部長以及40名國民黨重要人士發表了講話。在公開會場下,蔣介石表示要魏德邁作完全開誠布公、坦白的講話,可私下裏卻掛電話給司徒雷登,希望大使警告魏德邁不要過於指責政府。魏德邁在講話中,嚴厲批評南京當局軍事上無能和各級政府官員的普遍貪汙腐化和缺乏效率。並明確告誡南京政府:用武力是不能擊敗中國共產黨的,隻有靠立即著手改善政治經濟狀況,重新贏得中國人民的支持,這種改善進展的情況,將決定政府的成敗。8月24日,魏德邁離華返美時又發表聲明,再一次重複他的意見:“光靠軍事力量是消滅不了共產主義的。”魏德邁說:“在今天的中國,我發現許多方麵消沉而麻木”,“看到許多中國人的卑怯的失敗主義,令人喪氣。”他在聲明中特別強調中國的“恢複有待於令人振奮的領導”。看來美國人想讓蔣介石換馬了,魏德邁在調查訪問中已宿意在物色換馬的人選。後來的消息證實,魏德邁曾在北平與桂係首領李宗仁長談,接著司徒雷登大使也曾去北平與李宗仁接觸,這就是後來李宗仁參加副總統競選的政治背景。
對於魏德邁在南京的講話和聲明,後來司徒雷登評語“是對中國政府的當頭棒喝”。南京政府新聞局長董顯光在《蔣總統傳》寫到“‘恢複有待於令人振奮的領導’此一語在當時認為係反映蔣總統者”。蔣介石此時十分狼狽,他已意識到魏德邁鋒芒所指,8月25日晚,蔣介石於私邸召見司徒雷登的私人秘書傅涇波,詳細詢問魏德邁代表團的背景如何,司徒大使是否參與代表團的組織或派遣,並懷疑美國是否有意迫他退休或者用別的辦法要他去職。由於蔣介石有這些想法,所以1947年9月24日的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十三次會議指責:這是魏德邁“招告洋狀”,並認為這是“近年來我外交當局實在太無能力”的表現。對此,外交部“應加檢討,以明確責任之所歸”。行政院長張群抱怨魏德邁未能了解中國情況,沒有公正不偏地搜集材料。魏德邁對來自國民黨統治集團的這些反映十分驚詫,8月10日魏德邁給司徒雷登的信說:“你知道,而委員長也應該知道,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他們實施改革和重組他的政府,以造成經濟和政治的穩定。你可以向他擔保,我們代表團的全體團員都是對華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