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見迫李宗仁退出競選不成,便決定支持孫科與李對抗。於是,派宋美齡去勸請孫科參加競選,孫推托寧願做有實權的立法院長,而不願做空頭的副總統。並提出競選需要一大筆費用,他無法籌措。宋美齡第一次勸駕沒結果,乃銜蔣之命再訪孫科。宋美齡對孫說:“當選副總統之後,仍可兼任立法院長,如沒有錢競選,則全部費用由蔣撥付。”但孫科仍舊猶豫,不願立刻答應,仍推托說:“按憲法規定,副總統不能兼任立法院長。”蔣介石見事急迫,乃親自出馬勸駕。孫科的左右也慫恿說:“縱使按憲法副總統不能兼長立法院,但如果蔣要你兼,誰還敢說不能兼。”蔣的此次親訪,當然就作了此項保證,於是孫科便正式登場了。從4月20日起,競選副總統的角逐進入高潮,各候選人、助選人,甚至候選人的夫人,都一齊出動,不分晝夜地進入代表住所,緊張地進行拉選票活動。為多拉選票,李宗仁、孫科分別包下安東酒家、龍門酒家,大宴各省國大代表,以後凡帶國大代表徽章的人,不論早、中、晚進入酒家,一律免費招待。程潛、於佑任、莫德惠、徐傳霖雖沒有李、孫那麼闊綽,但對各省頭麵人物也都請了酒席。於佑任寫得一手好字,便贈國大代表“為萬世開太平”的親筆大字條幅。短短幾天,李宗仁花招待費金條1000多根(合黃金一萬多兩)。孫科用的錢也不少,而由蔣介石為之支付了。23日,進行第一次投票結果:李宗仁754票,孫科559票,程潛522票,於佑任493票,莫德惠218票,徐傳霖214票。均未超過法定半數,依選舉法規定,24日在前三人中進行再次選舉。其結果:李宗仁1163票,孫科945票,程潛616票,仍未有一人超過法定人數的一半,但李宗仁再次處於領先地位。當日中午,即發生一武打插曲:在爭奪副總統寶座候選人之間,特別是李、孫二人之間,互相進行人身攻擊。由於《救國日報》登載了揭露孫科私生活醜聞,加之李宗仁得票領先,使支持孫科的廣東代表惱火,在張發奎、薛嶽、香翰屏、餘漢謀、李揚敬等幾位上將率領下,60多個代表分乘兩輛國大專車,於中午12時左右,湧入太平路《救國日報》社進行打砸,搗壞部分門窗、桌椅、文具,還打傷報社工作人員多人。該社編輯部在樓上,社長兼主筆龔德柏聽到打砸聲,即拔出自衛手槍,在樓上守住樓口,聲稱如有人敢上樓,他必開槍,與之一拚。張發奎等和龔隔樓對罵一陣,便噴然湧向《救國日報》社曾公祠印刷所進行打砸。事後,龔德柏向國民大會提出緊急控訴案;而張發奎、薛嶽等人則反告《救國日報》捏造事實,雙方吵鬧不休,莫衷一是。這時候,蔣介石十分著急,動員了一切力量,黨部、黃埔同學會、政府機關、憲兵、警察、中統、軍統,包括吳鐵城、陳立夫等頭麵人物,一齊出動為孫科拉選票,甚至要求程潛退出競選,償還其所用之競選費,其條件是將所得選票全數讓給孫科。因李宗仁與程潛在競選中原訂有“攻守同盟”的口頭協定,這個建議遭到程潛的拒絕。這時,美國人在副總統競選中一直幫李宗仁的忙,司徒雷登不斷抨擊蔣介石幹預選舉,讚揚李宗仁是對政府實行改革的唯一力量,指責“孫科代表國民黨中全然反動的人選”。但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畢竟處於統治地位,如果李宗仁硬要競選下去,可能反勝為敗。24日晚,李宗仁助選團的桂係重要人物開會討論對付辦法。黃紹竑提出一項“以退為進”的戰略,大家認為是上方良策,於是做出李宗仁“退出競選”的決定,李宗仁並發表了聲明,曰:“唯爾來忽發覺有人以黨之名義壓迫統製,使各代表無法行使其自由投票之職權。以此情況競選,已失去其意義。因特函達,正式聲明放棄競選。”此消息一出,25日晨南京各報都以特大新聞刊出。接著,程潛也退出競選。孫科在無對手競爭的情況下,也隻得退出競選。原定舉行的大會被迫休會,擔任當天大會主席的於佑任難過得老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