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948年以後,對於日益崩潰的經濟狀況,蔣介石想得很多:何以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如何才能起死回生……他和智囊們商量了又商量,想了個“好主意”一直在心頭盤繞著,現在行憲國大已經召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賦予總統在戡亂時期可緊急處分的特權,解決經濟的謀劃已漸漸成熟,他覺得已到了付諸實施的良好時機。蔣介石避開了軍事、經濟崩潰的根本所在,僅僅認為隻要改革幣製,同時嚴厲打擊貪汙和投機倒把,便可起死回生,就能收回失掉的民心。在和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數次懇談密商之後,蔣介石下了決心,於8月19日召開了南京政府要員會議,參加的有:行政院長翁文灝、財政部長王雲五、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還有全國軍隊政工總督導官蔣經國。蔣介石首先問:“唵,翁院長、王部長,金元券印得怎樣了?”翁、王二人相視以後看看蔣介石說:“報告總裁,印得差不多了,隻是……”下文沒說。蔣介石心中實在是再明白不過了:在國際國內財政收支極不平衡,經濟狀況無任何好轉,政治上無法安定統一,又無十足準備金的情況下改革幣製,發行新幣,是鋌而走險。至於打擊貪汙和投機倒把,更是談何容易?!蔣介石也不再問下去了,因為,他現在已不考慮這些了,他要正式宣布他的決策。蔣介石站起來,一字一句一頓地說道:“好,現在我宣布:1.從8月19日起,發行金元券。2.限期收兌私人持有的黃金、白銀、銀幣與外彙,於9月30日前兌換成金元券,違者嚴辦!3.限期登記本國人民存放外國的外彙資產,違者製裁!4.整理財政並加強管理經濟,以穩定物價,平衡物價,平衡國家總預算和國際開支。成立‘行政院上海區經濟管理督導員辦公室’,任命俞鴻鈞、蔣經國為正副督導員。還有,上海市政府、市警察局、警備司令部等單位歸經國統一指揮,以加強經濟管製。萬望諸位前輩多多輔佐,同舟共濟!諸位,黨國存亡,在此一舉,務必好自為之……”說到這裏,蔣介石的目光灼灼掃過眾人,最後停留在蔣經國臉上。蔣經國迎著他父親的視線,跨前一步,挺直腰身說:“隻要對國家有利,我個人甘擔一切風險,隨時準備犧牲,請總裁放心。”
8月20日,蔣介石正式發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同時公布《金元券發行辦法》、《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中華民國人民存放國外外彙資產登記管理辦法》和《整理財政及加強管製經濟辦法》。規定:金元劵總發行額為20億元,每元法定含金量為純金0.22217公分,分兌法幣300萬元、東北流通券30萬元,限於1948年11月20日前兌換,兌換期間,法幣與東北流通券可按折合流通使用;黃金、白銀每市兩分兌金元券200元和3元,銀幣每元兌2元,美元每元兌4元,一切金銀、外幣隻中央銀行有權收兌、保管,兌換期限截至9月30日止,過期未兌、未存者,一經查出,即予沒收;所有中國人(華僑除外)的外彙資產數量,均需於12月31日前向中央銀行申報登記,並交其保管;實施“限價政策”,各地物價一律凍結於8月19日之水準,並不再按生活指數發放薪資;禁止工廠罷工、怠工。南京政府並宣稱:此次發行金元券,有黃金、白銀及外彙2億元作準備金,還有國營事業及敵偽產業的股票、資產3億元作保證,即共5億美元,合金無券20億元作物資後盾。其實當時社會上流通的法幣和東北流通券,總共折合金元券2.3億元。司徒雷登在向美國政府報告這一幣製改革問題時說:20億金元券的發行額,“約等於月前通貨的10倍”。司徒預言:“有一個真正的危險存在著,即這些通貨膨脹的力量可能達到無法控製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