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3(2 / 2)

張震表示同意陳唐兩位的見解,他補充說:“邱清泉這個兵團雖屬國民黨軍的支柱,但據俘虜說,戰鬥減員到各團普遍隻剩下一個營,最多者也隻存兩個營。其中的六○○團則已全部被打散,團長被邱清泉撤職。近來,每天均有五軍的士兵逃亡,厭戰情緒彌漫在該兵團的官兵之中。不過,邱清泉是個治軍有方的人物,他會伺機同我們作戰。我以為,許譚兵團可以迎擊以外,我們尚可命令六縱和十一縱兩翼夾擊。目前的核心問題是怎樣攻下濟南。”

粟裕靜靜地聽著各位的發言,他的思路已在津浦、隴海兩條幹線的千裏大地上馳騁,他的心中不僅在調動著他統帥的32萬大軍,而且在撥動著從濟南、徐州為中心列陣以待的蔣軍70萬大軍。他深知以32萬人馬去打掉濟南的10萬蔣軍不困難,而他所深層構思的,是如何把中央軍委攻下濟南的戰略決策,變成一個完整周密的“攻濟打援”,進而與長江以北的蔣介石百萬大軍戰略決戰。在張震發言後,粟裕說:“目前如果令我許譚兵團的一部搶占濟南機場,恐怕部隊本身有困難,他們自濰縣、兗州戰役之後,傷亡很大,他們東征西殺,馳騁於山東、河南許多戰場,再也難以連續作戰了。在此情況下再去攻濟南,勢必迫敵北援。這樣,濟南仍有被敵重占的可能。以許譚現有的兵力,攻濟南與打援勢難兼顧。如以許譚專攻濟南,兵力雖可,但時間需長,南線之敵仍可能北援。如邱清泉、劉汝明兩兵團北援,則許譚又任打援任務,會感到兵力不足。因此,我建議:許譚與我們爭取時間一個月,而後協力攻打濟南,並同時打援;於打援中選擇有利陣地,以求殲滅邱清泉兵團的大部或全部,這都是有可能的。為了攻占濟南,必須抽出幾個長於攻堅的部隊參戰。依你們的看法,許譚兵團的哪些部隊擅長攻堅?”

粟裕說到這裏停了下來,呷了口水,他想聽聽別人的意見。這時,張震插話說:“我華東戰區的部隊人人都知道,原新四軍是長於野戰,而原山東的許多部隊則長於攻堅,這些部隊自抗戰以來,多從小規模的攻堅中成長起來。據我所知,像九縱、十三縱,這些從膠東拉起來的部隊,他們在濰縣戰役、兗州戰役中,表現了頑強的攻堅精神。”粟裕接上話茬:“拿上這樣的部隊,估計隻要半個月時間即可攻下。我一直在想,隻要濟南攻下來,打援方麵又能取得勝利,整個戰局就可向南推進,今年攻占徐州似有極大的可能。所以,我以為我們不能孤立地來看待這個濟南戰役,把‘攻濟’和‘打援’兩個環節放在整個作戰棋盤上思考,這是我華野前指指揮戰役的重大決策,而且讓南京、讓徐州始終估不透我軍作戰的目的是意在濟南,意在徐州,意在打援,這就是我們全部謀略的奧妙。”

這次華野前指會議結束在啟明星將出的黎明時刻,會議決定電報西柏坡,內容如下:

1.中央決策完全正確,我們堅決擁護;

2.立刻行動,成立“前進指揮部”,展開全麵攻濟準備工作;

3.擬請許世友出山;

4.成立支前司令部,動員黨政軍民一切力量投入戰役;

5.在全麵工作鋪開後,再召開一次大的會議作最後部署,並請中央指示。

經過一番謀劃,8月9日,華野前指召開了一個秘密的決策會議,到會的有華野軍政首長粟裕、陳士榘、唐亮、張震、鍾期光以及野司的參謀人員。粟裕用湖南鄉音宣布:“現在開會。先請陳參謀長講敵人陳兵的態勢。”陳士榘走到巨大的軍事地圖前,以他特有的清晰記憶和準確的語言說道:

“國民黨軍隊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津浦十字架上的布陣情況:

邱清泉兵團包括五師、七十師、八十三師,共6個旅位於虞城、商丘地區休整補充,傳有北援濟南的可能。

黃百韜兵團七十二師,傳有接七十四師五十旅及五十八旅一個團的商(丘)碭(山)北段防務的消息,換防後他們擬掃蕩永城東西地區。阜陽七十四師的五十八旅兩個團,7月30日東撤至蚌埠,有歸建製說,但至今尚不見行動。該師前幾天東開新安鎮、紅花一帶,似乎已拆散加強隴海路海州段防務和掩護休整間補給。二十五師已由宿南開鎮、武進休補。濰寧為暫編二十五師。以上共有6個旅殘部。

頑八軍第一師四十二旅、新三旅,似已全部進至固(鎮)蚌(埠)段,或加強津浦南段防務,或配合其他部隊另組新兵團作機動,不明。

劉汝明主力六十八師、五十五師共5個旅,退守汴蘭段。孫元良十六兵團及六十九師共6個旅退守鄭州。請大家注意,近悉,青島敵三十二師五十七旅,已開始空運濟南。

徐州及其附近包括臨城。為馮治安部七十七師、五十九師和四十五師、六十三師一八六旅等部隊,共7個旅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