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5(1 / 2)

5

五、葉飛所率一、六、八縱隊,應於攻城發起前若幹天出動北移,不過早也不過遲。

與此同時,8月15日,毛澤東電令劉伯承、陳毅、鄧小平:“9月華野攻濟打援是一項重要作戰,需你們的有力配合。”

濟南擁有70萬人口,是國民黨山東省黨部、省政府和第二綏靖區司令部所在地,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蔣軍殘留在山東解放區腹地唯一最大的堅固設防城市。蔣介石一直把它看作是僅僅次於北平、天津、徐州,而支撐華北殘局的戰略要地之一。濟南市的南麵是千佛山、馬鞍山,東麵是硯池山、茂嶺山,北麵則有黃河構成的天然屏障,西麵更有白馬山逶迤盤亙,不僅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擁有大批經過長期囤積的美國援助的軍火物資和多年來經營的堅固工事。早在日軍侵占時期,就築有半永久堅固工事。日軍投降後,在王耀武親自督率下,將防禦陣地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建加固,形成以內城為核心,以外城、商埠為基本防禦地帶,設置了五道防線,修築了密集的鹿砦、鐵絲網、地雷區、交通壕、護城河、碉堡群、夾壁牆等等,構成總麵積達600餘平方公裏的永備性防禦體係。王耀武曾自鳴得意,稱“濟南城固若金湯”。在王耀武指揮下,濟南守城蔣軍,計有整第二師的二一一、二一三旅,第二十三師的十五、七十七旅,第八十四師的一五五、一六一旅,以及第十九、五十七旅,第九十六軍獨立旅等9個正規旅,另有山東省第三、四、六、八共4個保安旅,一個特務旅,一個青年教導總隊(相當旅),再加上特種部隊,共11萬人。防禦部署分為外圍防禦地帶和基本防禦地帶;外圍防禦地帶,由警戒陣地和主陣地兩線組成;基本防禦地帶,由商埠陣地、外城陣地、內城核心陣地三線組成。整個守備區,東自韓倉,西抵長清,南起仲宮、張夏,北迤濼河口、齊河。又沿城北黃河洛口至城南八裏窪之線,分為東、西兩個防區,東防區以蔣軍整第七十三師、特務旅、保安第六旅等擔任守備,由整第七十三師師長曺振鐸統一指揮,主要守備自洛口、千佛山線以東,郭店以西的地區;西防區以蔣軍整第八十四師、整第九十六軍獨立旅、保安第四旅、青年教導總隊、人民先鋒總隊等擔任守備,由整第九十六軍軍長吳化文統一指揮,主要守備洛口、千佛山線以西,直到長清的地區,以臘山一帶為主陣地。另以第十九、五十七旅以及準備空運增援的整第七十四師為總預備隊,由濟南保安副司令晏子風統一指揮;以第十九旅控製北藥山一帶,第五十七旅控製於崮山、黨家莊一線地區、外圍蔣軍的分布是:宋村、講書院、石崮、辛莊一帶為特務旅的一個團;整二師之二一一旅旅部率六三二、六三三團分駐古城、周官莊、匡李莊等地;整第九十六軍獨立旅分駐大金家莊、楊家莊、飲馬莊等地;二一一旅之六三一團在齊河南岸擔任防務;臘山、王府莊間為整第八十四師一五五旅駐守;長清縣有縣保安隊11個中隊及特務旅之三團一營防守。

為了組織濟南戰役,1948年8月25日,華野在山東曲阜召開了一次規模最大的重要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華野前委委員、攻濟東兵團和西兵團縱隊以上幹部、中共中央華東局和華東軍區的代表、冀魯豫軍區黨委的代表、華野前委和華野軍政領導人粟裕、譚震林、陳士榘、唐亮、張震、鍾期光、劉先腹、劉瑞龍等出席會議。華野副參謀長張震宣布參加這次濟南戰役南北兩線縱隊以上幹部名單後,粟裕站起來講話,他說:“同誌們,自從中央軍委要求具備了條件的各野戰軍,應眀確樹立敢於奪取堅固設防的戰略要點,敢於打大規模殲滅戰的決心之後,我們連續攻克了洛陽、開封、濰縣、兗州,並取得了豫東戰役的勝利。中央軍委又製定了我華東野戰軍準備在9月、10月攻克濟南,然後於今冬明春奪取徐州的重大戰略決策。根據我的提議,明確改變了5月間曾要我率三個縱隊在4至8個月後渡長江南下的計劃,確立了將國民黨主力消滅於長江以北的戰略設想。華野接到中央軍委電令後,我與譚副政委、陳參謀長、唐主任,以及作戰部的許多同誌幾經會商,也同各縱隊的同誌不斷會商,並迅速擬定了作戰計劃,及時報請中央軍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誌,他們對濟南一戰極為關注,一個月中曾數次來電,不斷提醒我們注意的問題,通報敵情,改正我們的一些設想。在前天召開的解放軍總部戰況彙報會上,朱老總又說:‘自古以來,誰在中原取得勝利,最後勝利屬於誰的問題就能解決。’而且提出要在今後10個月內解決作戰,拔掉濟南、太原諸點。可以說,在西柏坡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濟南戰役的作戰計劃基本形成。這次請同誌們來到這裏,是請你們了解全部的作戰意圖,並明確你們各自的任務,再請你們對作戰計劃作最後的研究。”粟裕講到這裏,指了指牆上掛的軍用地圖,繼續說:“戰局已經到了我們向敵人和我們自己的人民顯示,人民解放軍已經到了可以拿下國民黨任何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時候了!由於我們接連勝利,濟南已經成為突出山東解放區的一個孤立據點,濟南已經成為我必攻擊,國民黨必堅守的爭奪焦點。因而,濟南的國民黨10萬守軍必作困獸之鬥,而蔣介石也會盡其一切可能組織救援。因此,我們一定要看到,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殲滅戰,要求我軍將士,堅決執行命令,不埋怨叫苦,在大兵團作戰的情況下,切勿出現因小局而影響大局的問題,而是想盡一切辦法,來完成各自所擔負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