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3時,中共中央軍委給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並轉告東北局電,明確指示東北野戰軍:“8月份開始南線作戰”,指出南線作戰的種種有利條件,也預料到這一行動會遇到的困難,特別是糧食問題,要求東北野戰軍研究克服這一困難的辦法,加強政治動員和糧食等項的準備工作,製定出具體作戰計劃,要8月間在北寧、平承、平張等線打響,並命令東北野戰軍指揮機關先期南下,加強冀熱遼邊區工作。然而,林彪對南下作作還是下不了決心,認為錦州敵眾、工事強,不能急切可下,因而連續電報中央軍委提議先打北寧路上錦州、山海關間幾個小點之後,再去打已經劃歸傅作義指揮的駐承德第十三軍,而出動時間,不宜東北野戰軍先行動,而以華北野戰軍派兵圍攻大同,把傅作義的主力調到西線去。東北野戰軍出動時間,須視華北野戰軍出動時間才能確定。
收到林彪的電報,西柏坡中共統帥部充滿了嚴肅氣氛,對林彪拍來的幾次電報聯係起來討論研究,根據會議研究的意見,除考慮華北野戰軍的配合行動外,毛澤東起草給東北野戰軍領導人發出措詞嚴厲的電報。7月30日,中共中央軍委給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電示指出:應當首先考慮對錦州、唐山作戰,隻要有可能,就應攻取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殲滅範漢傑集團,然後再向承德、張家口打傅作義。如果不打範漢傑,先打傅作義,則衛立煌將以大軍集中錦(州)唐(山),衛、範協力向西援傅,那時,東北野戰軍可能處於很困難地位。這一電報,把打錦州明確地提到東北野戰軍作戰日程上。
(二)華北野戰軍配合作戰行動
為了促進與配合東北野戰軍的南下作戰,8月3日,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在西柏坡召見了華北軍區的聶榮臻、楊成武,首先把發給東北野戰軍的7月22日、7月30日兩份電報給二人看,二人看完電報,毛澤東問:“有沒有意見?同意不同意?”當聶、楊二人回答:“沒有意見,堅決執行”以後,毛澤東站起來,伸出兩個手指頭,操著濃重有力的湖南口音說:“晉察冀野戰軍6個縱隊,現在改組為華北野戰軍第二、第三兩個兵團。以第三縱隊、第四縱隊和第二縱隊一個旅,組成第二兵團,並統一指揮冀熱遼的地方部隊,由楊得誌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治委員;以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的兩個旅、第六縱隊組成第三兵團,並統一指揮晉綏的第八縱隊、內蒙古的兩個騎兵師以及晉西北的地方部隊,由楊成武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天佑任副政治委員。”毛澤東點了煙,接著說:“你們第三兵團準備進軍綏遠,開辟新的戰場,配合東北作戰。綏遠為傅作義所必救。你們把傅部的主力拉住在平綏線,調動他們向歸綏轉移,使華北的敵人不出關。與此同時,第二兵團則出冀東,以一部在承德、北平線配合東北作戰;另一部在北平、張家口行動,配合你們三兵團在綏遠作戰;徐向前、周士第的第一兵團仍在山西作戰,對付閻錫山。這樣,就可以保證東北我軍作戰的勝利。”毛澤東說到這裏,看了看聶、楊二人,問道:“你們20天內完成一切準備,怎麼樣?有沒有困難?有什麼要求?”楊成武回答:“沒有困難,保證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毛澤東笑了笑,說:“不對,出兵綏遠,困難是很多的!”他一一作了分析:綏遠是傅作義的老窩,他在那裏經營了20多年。國民黨搞了很多欺騙宣傳,耶裏的群眾對共產黨、解放軍不太了解,特別是那裏的糧食相當緊張,征糧不是一般困難。傅作義是“兔子不吃窩邊草”,他搞堅壁清野。過去,晉察冀野戰軍一部分部隊兩次出擊綏東,都沒站住腳,主要原因就是吃不上飯。第二個困難是供給支前困難,供給到前線很不容易。第三個困難呢,可能戰鬥很不順手。這些困難都擺在你們的麵前,這些困難中最大的困難是糧食的問題。毛澤東在擺出這些困難後又問楊成武:“你看怎麼樣?”楊成武依然回答:“沒有問題,都可以克服!”毛澤東聽後語重心長地對楊成武說:“這不是當年在毛爾蓋我授予你北上過草地任務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帶一個團,不過2000人。現在是個兵團,4個縱隊,還有騎兵部隊,那麼些地方武裝,上萬的民工,十多萬人都要吃飯呀,能說什麼困難也沒有?”楊成武斷然地說:“主席,沒有問題,我們一定完成任務!”毛澤東聽後不放心而又試探地說:現在我問你,能不能站住腳?楊成武堅定回答:“能!”毛澤東還是放心不下,說:“過去一縱隊、六縱隊被人家趕出來了,你們會不會被趕出來?”楊成武肯定地回答:“我們去,不會被趕出來!”毛澤東問為什麼?楊成武說:“我們有4個縱隊,2個騎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