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17(2 / 2)

10月10日拂曉,南線葫蘆島的蔣軍指揮官闕漢騫懼怕蔣介石責備,不待廖兵團在新民地區集結完畢,更不待煙台的三十九軍趕到,便在飛機、大炮和海軍艦炮的掩護下,以新六軍暫六十二師、五十四軍八師、六十二軍一五一師向四縱陣地撲來。4時,吳克華司令員從九戶屯趕到前方指揮所,參謀人員已在收聽戰報了。蔣軍來勢凶猛,塔山全線接敵。白台山遭轟炸,大部分工事被破壞。由於還正在趕修工事,有幾處還未修好的工事和小高地和東海沿的打魚山半島被蔣軍搶占。吳克華立即和十二師指揮所通電話,指示江燮元師長:“迅速組織短促反擊,奪回陣地!絕不能一開頭就叫敵人逞凶,要打掉它的威風,打下它的氣焰!”不久,前沿傳來了勝利消息,十二師報告:經過連續反擊,丟失的幾個小高地均已奪回,隻有打魚山因海水上漲,被淹為孤島,無法接近。天亮以後的前沿陣地上,蔣機低空投彈,炮彈密如蝗群,幾十分鍾落彈5000餘發,工事全被摧毀,鐵軌枕木漫天飛舞,平地犁鬆了幾尺土。蔣軍衝鋒隊形密集,連、營、團長帶頭,督戰隊圧後,任憑怎樣射擊,前麵倒下了後麵的踏屍而過,一梯隊垮下去,二梯隊上,二梯隊垮下去,三梯隊、四梯隊上。炮擊一陣,衝一陣,衝一陣,炮擊一陣。一次進攻被打退,二次進攻接踵而來,打也打不光,堵也堵不住。拚死命上來的蔣軍和四縱的戰士扭在一起,抓頭發,揪耳朵,摔跤,滾打。四縱前沿掩體、碉堡、交通壕、塹壕,得而複失,失而複得,呈現拉鋸狀態。像這樣血戰半天,解放軍對於蔣軍的進攻規律已經摸熟了,於是在戰法上有了新的改變。按照射擊目標的大小遠近,進行分工協作,用步槍、手榴彈、輕重機槍打蔣軍的突擊隊,用六○炮、迫擊炮打蔣軍二梯隊,用山炮、野榴炮打蔣軍的後續部隊。以這樣組織火力,構成交叉火網,等待蔣軍的進攻。當蔣軍進攻部隊全部投入火網時,四縱的各種火器一齊開動,蔣軍的突擊隊脫離二梯隊,二梯隊脫離後續部隊,後續部隊則如戳掉窩的蜂亂作一團,趁著蔣軍後續部隊接應不上之際,全力反擊其衝鋒隊,一舉將蔣軍擊潰。激戰至下午4時許,打退了蔣軍的9次進攻後,四縱再組織強有力的反擊,以師、團二梯隊對付蔣軍最後一次進攻。猛烈的炮火將進攻高家灣村的蔣軍一個營後路切斷予以全殲,生俘280餘人。此時,適逢海潮退盡,十二師二十九團猛襲打魚山全殲守敵,打魚山又重回四縱之手。入夜,四縱戰士又冒著蔣軍的炮火趕修工事。從各種跡象表明,蔣軍在全線試戰後,明天很可能重點攻擊中心陣地塔山,因此四縱立即派出一部分預備隊協助塔山加修工事,整頓部隊,並將主要炮陣地前移至塔山西北高地,準備迎接新的更激烈的戰鬥。縱隊還令各部隊組織堅強的小分隊,利用夜間插到蔣軍深縱,進行偵察、捕俘、襲擾,以搜集情報和疲憊、迷惑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