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19(1 / 2)

19

13日上午,衛與羅從沈陽乘專車到了新民,由廖耀湘陪同到彰武前線視察。其時,戰鬥在激烈進行,蔣軍正節節推進。接著,他們又到彰武台門及新民西北新開河兩個渡河點觀察。當時,蔣軍正在該處設供步兵駝馬通過的輕便橋梁。其他地點都是流沙,足以陷溺人畜,對大軍來說,無論進退都是一個大障礙。廖耀湘帶衛、羅二人到該處視察的目的,是想叫羅澤闓明了戰地的地形特點及其困難。午後,他們回到新民,在專車上吃飯。兵團部打電話詢問塔山方麵的攻擊情形,剿總第二處管情報負責人答複:迄至中午止,塔山方麵無進展,攻錦州的解放軍則節節逼近。飯後,衛、廖、羅三人就戰況進行商談,都覺得錦州情勢頗為可慮。廖即把將兵團主力留置於新開河以東的計劃提出來,衛表示讚同,並說:“錦州恐怕靠不住。萬一錦州失守,則渡新開河西進的遼西兵團,就會陷於進退維穀的危險境地。”廖耀湘當時還有一個腹案,也就是他以前的撤營口的老計劃。如錦州萬一不守時,準備把兵團主力拉返遼河東岸,經遼中撤往營口。羅澤闓反對這個計劃,認為與蔣介石的意旨不符,羅說:“戰況危險和地形困難,不能成為不打仗的理由!”說得衛、廖很難堪,弄到不歡而散。當天羅澤闓回到沈陽後,即急電蔣介石,說廖耀湘想規避戰鬥。因此,13日午夜後,蔣給廖去了一個電報,嚴言切責,並要廖親率遼西兵團主力,星夜渡新開河進占新立屯,並繼續向錦州前進,電文最後說:“如再延誤,將以軍法從事!”廖繆湘接電後,心情沉重,感到氣憤,蔣介石既然一定要送掉兵團主力,那就由它去吧!於是在13日進占彰武後,14日早上下達西進命令,除留四十九軍一個團守備彰武,七十一軍一個師暫置於新民地區之外,整個兵團立即渡新開河西進。

遼西兵團的行動,已為10月10日毛澤東給林彪、羅榮桓的電報所言中,而葫、錦方麵蔣軍的行動,也為毛澤東所預料。因為蔣介石於嚴令廖耀湘兵團西進的同時,也嚴令葫蘆島方麵的蔣軍,限期攻下塔山,蔣並指定華北督戰主任羅奇,監督獨立九十五師悉力猛攻。九十五師是羅奇帶過的基本部隊,他很想這個師在攻塔山時,為他在蔣介石麵前露一手。因此,13日塔山戰鬥,比前三天更為慘烈。戰鬥一開始,蔣軍先以飛機、大炮、艦炮,向解放軍陣地作毀滅性轟擊,然後就整團整團的步兵發動集團衝鋒。一梯隊垮了,二梯隊上,二梯隊垮了,後麵的梯隊再上……戰鬥到下午,解放軍在鐵路橋頭的前沿陣地,團、營、連的電話多被炮火轟斷,聯絡中斷,且被蔣軍分割包圍;於是解放軍各單位完全依靠幹部照原先擬定的方案,獨立自主地進行戰鬥。在情況陷於不利的時候,拿出固有優良傳統,打政治鍛煉,打戰鬥堅決性,打獨立作戰能力,總之,把人民軍隊的優點和長處都拿了出來。像這樣13日血戰一天,號稱“趙子龍師”的蔣軍九十五師,付出了極大代價,一樣沒有得逞。14日一早,四縱政委莫文華打電話給各師,傳達林彪、羅榮桓的指示:主攻錦州的部隊準備在當天發起總攻,估計錦西及葫蘆島的蔣軍不甘心失敗,戰鬥可能更為激烈與殘酷,囑咐守備部隊積極準備,堅持到底。14日淩晨,果然蔣軍以4個師向塔山陣地發起攻擊;此時,蔣軍軍官已喪失理智,不講究衝鋒隊形和起碼的戰術,隻是驅趕著士兵在大炮、飛機配合下,以密集人群一波又一波地湧向塔山陣地。吃盡苦頭後,轉而以小部隊衝鋒誘解放軍反衝鋒,企圖予以火力殺傷。解放軍發現了蔣軍的陰謀,部隊依托工事堅守,不輕易舉行大部隊反衝鋒。正當戰鬥激烈進行時,戰役總預備隊一縱司令員李天佑給四縱司令員吳克華打來電話說:“我們奉野戰軍首長命令來做你們的預備隊,已到達高橋待命……如需要的話,我們隨時可以支援上去!”上午10時傳來總攻錦州的槍炮聲,蔣軍企圖垂死掙紮,進攻塔山更為猖獗。而四縱指戰員在錦州勝利消息鼓舞下,越戰越起勁,戰至黃昏,蔣軍使盡了最後的力氣,結果全線潰敗;但蔣軍還不罷休,15日淩晨,又以5個師偷襲上來,不鳴槍、不放炮,利用草叢、莊稼和起伏地作掩護,秘密運動到前沿陣地,破鹿砦、剪鐵絲網,然後突然襲擊。四縱指戰員雖連日激戰團倦至極,但依然保持高度警惕,迅速發現敵人偷襲,奮起反擊,與敵人短兵相接,一鼓作氣將敵人逐出陣地。接著,暴風驟雨般的炮彈呼嘯而來,敵夜航轟炸機也趕來,一場大戰又開始了,蔣軍九十五師師長和督戰官羅奇各提一根馬鞭子,大喊“突破了,突破了!”趕著士兵往上衝,但蔣軍士兵被打怕了,盡管督戰隊喊破嗓子:“槍斃!”“退者殺頭!”被趕上去的蔣軍士兵一接觸到解放軍射擊,就立刻潰散下來。蔣軍幾日來用屍體壘積的前進工事,此時已成為蔣軍士兵望而生畏的前進思想障礙,不少士兵寧肯鑽進臭屍堆中裝死,也不願前進一步了。所謂“沒有拿不下的陣地”的“趙子龍師”的一個營,被四縱炮火壓在敵屍堆下,進退兩難,經政治瓦解而投降。到中午12時,進攻塔山的蔣軍全線潰退。至此,曆時6晝夜的塔山阻擊戰鬥,以解放軍的完全勝利而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