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20(1 / 2)

20

(六)和平解放長春

自解放軍對錦州外圍加緊攻勢以來,蔣介石也來去匆匆,南京——北平、北平——沈陽、沈陽——葫蘆島、葫蘆島——北平、北平——上海、上海——南京、南京——沈陽。當解放軍把錦州外圍肅清,於10月10日對錦州城發起總攻後,蔣介石在南京,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加派羅澤闓前往沈陽監督蔣軍東進兵團西進解錦州之圍,還放心不下,遂決定再赴北平親自指揮。15日,蔣介石帶著聯勤總司令郭懺、國防部政工局長鄧文儀、第二廳廳長侯騰直飛沈陽,路過徐州另攜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前往。他終於下定決心來主持東北的蔣軍大撤退了。飛機路過錦州給範漢傑空投一信,要他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守錦西。事實上範漢傑14日夜已溜走了,錦州戰事已近尾聲。到沈陽後又派飛機去長春空投手令給鄭洞國,要他立即率眾突圍南撤。手令寫道:

長春鄭副總司令洞國並轉曾軍長澤生、李軍長鴻:

10月10日手令計達;現共軍各縱隊均被我吸引於遼西方麵,各部應遵令即刻開始行動。現糧、油均缺,爾後即令守軍全成餓殍,亦再無有轉進之機會。如再遲延,有失機宜,陷全盤戰局於不利。該副總司令、軍長等,即以違抗命令論罪,應受到嚴厲之軍紀製裁。中正刪子(15日子時)已來沈指揮。知照。

長春位於東北腹地,偽滿洲國建都於此,稱為“新京”,扼長哈、長圖及東北境內各鐵路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從日本帝國主義關東軍占領時期起,就在城內及郊區修了很多永久性、半永久性工事,特別是城中心的大樓和主要街道間,都有鋼筋水泥的地下坑道連接。1946年4月18日,蘇聯紅軍撤退之後,為中共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從原偽滿冀東討伐隊薑鵬飛手中解放,後被蔣軍奪占,長期重兵防守。1948年初,蔣介石派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前來,組成第一兵團。3月,蔣軍六十軍在東北野戰軍強大冬季攻勢下,倉惶撤出吉林進入長春,與蔣的嫡係新七軍分守長春東西各半部。使長春的蔣軍兵力有新七軍、六十軍以及收編的地方部隊共10萬人。西半部為新七軍,有所謂“遠征軍”、“王牌軍”之稱;東部為雲南滇係的六十軍,到東北後雖屢屢受挫,但仍有一定戰鬥力,其餘為地方武裝、土雜頑匪改編的部隊,非常反動。從1948年春,東北野戰軍對長春郊區百裏以外已悉數攻占,5月23日,又以第六、第十二兩縱隊和第六、八、十一共3個獨立師攻擊長春外圍據點。25日攻占了城西北郊大房身機場及寬城。6月上旬,長春市區遭到解放軍炮去。10日,東北野戰軍一部已攻到南郊之南湖洪熙街。當時,東北野戰軍總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對東北戰事的指示精神,考慮到:第一、若繼續攻打,一舉攻占長春,就可能嚇跑沈陽、錦州兩地之敵,使其迅速撤到關內,無法達到全殲,影響全國戰局。第二、長春係蔣軍重點堅固設防城市之一,如硬性攻打,要付出相當大的犧牲。於是決定對長春采取“長圍久困,展開政治攻勢和經濟鬥爭,使其糧彈倶困,人心動搖時再攻”的方針。5月24日外圍戰事結束,成立了以肖勁光為司令員、肖華為政治委員的圍城指揮所,10萬大軍兵臨長春城下,進行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長期圍困,總的任務是:斷絕蔣軍的糧草,禁止行人進出,控製機場,擾亂蔣機空投。在長春城外方圓50裏的地麵上,形成一個封鎖區。敵我雙方碉堡相對,在寬正麵上短兵相接。為防止蔣軍突圍和出擊,圍城部隊作了深縱梯級部署,在第一線陣地上構築堅強工事,依托工事反擊蔣軍的衝擊。第二線陣地也構築了工事,尤其在封鎖機場的陣地上和西南鐵路口蔣軍主要的突圍方向上,部署戰鬥力較強的兵力。同時,在縱深有利地域控製機動部隊,以便在運動中殲滅突圍的蔣軍。總之,在長春外圍,解放軍的封鎖線層層密密,縱橫交錯,給長春蔣軍圍了個水泄不通。圍城之初,蔣軍還很囂張,小股部隊經常出來襲擾和搶糧,準備固守。後來,蔣軍越來越感到固守孤城實在是坐以待斃的下策,開始做一些試探性的突圍,有幾次規模相當大。於是圍城部隊采取的方針是:如敵在一個師以下就在陣地迎擊粉碎之,如一個師以上,則誘敵深入,抓住敵人,使用機動部隊殲滅之。7月3日,擊潰了小股出擊的蔣軍;7月6日,蔣軍用5個團兵力分三路向西南、正南和東南陣地出擊,以西南的孟家屯車站附近一仗最為激烈,雙方激戰至下午1時,打退了蔣軍的進攻,斃俘蔣軍1000餘人。從6至9月,像這樣的大小戰鬥30餘次,斃傷俘蔣軍3000餘人。

9月12日,錦州戰役打響以後,為保證錦州攻堅戰的勝利,東北野戰軍總部飾長春圍城部隊的任務是繼續壓縮蔣軍,奪取一切可能奪取的長春外圍據點,牽製迷惑長春守敵。如長春守敵突圍,堅決在運動中殲滅之。10月2日,圍城指揮所獲悉:蔣介石命令鄭洞國率部突圍,鄭便到洪熙街查看地形,蔣軍連續幾夜演習夜行軍、急行軍,每人發了三天軍糧,並把軍官家屬集中於海上大樓,還把走不動的馬都殺了。這些跡象表明蔣軍準備突圍了。於是,圍城部隊立即緊急動員,準備戰鬥。10月7、8兩日,蔣軍全副武裝的三十八師向解放軍獨七師陣地全力進攻,企圖占領大房身機場,進而在增援部隊和飛機的接應下做試探性的突圍。但都被解放軍各個擊破,蔣軍最後不得已又縮了回去。鄭洞國立即向蔣介石報告:“共軍嚴密封鎖,無法突圍。”但蔣介石決心已下,於10月10日正式命令鄭洞國撤出長春。鄭洞國一見電報,立即召集軍、師長開會,隻有新七軍軍長李鴻因患傷寒病倒在床上沒有到會。鄭洞國對眾將領說:“領袖的突圍命令已到,要我召集軍、師長開會宣布命令,你們的看法怎麼樣?”接著研究敵情,越研究大家越泄氣。六十軍軍長曾澤生首先發言:“當今之下,要我們突圍是假,要我們送死才是真的。共軍戰鬥力強,大家都知道,他們在包圍圈外修築的工事也很厲害。再說,通向關內的孔道全部封鎖,大家更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縱然長上翅膀也插翅難飛!”師長們也紛紛提出,目前士氣越來越低落,戰鬥力極成問題,要突圍便死無葬身之地,大家認為不如致電南京,把實情告訴蔣介石。鄭洞國更是心情沉重,不得不給蔣介石複電:事已如此,無法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