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20(2 / 2)

這時,鄭洞國率10萬蔣軍被困在長春城內,在解放區的經濟封鎖下,沒有了吃飯活命的起碼條件。圍城之初,還可以經常到長春城附近的村莊搶糧搶柴,後來隨著圍城日緊,解放軍打擊搶掠更加嚴厲,蔣軍再也無法出城。長春城糧荒頓生,初則4元錢一斤的高粱,一下子陡漲至2800萬元還買不到,燃料也缺。於是偌大的長春城隻有靠空投度日,燒柴則靠扒無人居住的房屋,繼之則掘墓取棺木,最後挖柏油路麵。開始時,蔣軍長春警備司令、新七軍軍長李鴻還安慰部下說:“沒關係,沒柴燒拆房子,沒糧吃有空投。”然而隨著解放軍曠日持久的圍困,前景和現實並不像李鴻所想象的那樣,空投的蔣機不斷遭到解放軍的對空射擊,有時來不及空投就掉頭逃走了,為了避免遭到對空射擊有時高空無目標投放,很多都落到解放軍陣地或解放軍封鎖區內,就是勉強落到城內的少數糧食,蔣軍內部的爭奪械鬥經常發生。鄭洞國為了解決杯水車薪的糧食問題,於是向長春市50萬居民開刀,組織了軍政警合一的“戰時糧食管製委員會”,將城內糧食甚至麩皮、豆餅都搜刮起來,統一分配。蔣軍士兵的口糧,6月份已規定每人每日1斤5兩,高粱、大豆各半。7月份減少十分之四,8月份除新七軍三十八師每周還偶爾能吃上一頓大米飯,六十軍一八二師尚能用三分之一高粱米摻大豆吃,餘下的4個正規師都發“糧代金”,由各連隊自己去買,實際上是叫各自去找出路了,也就是靠搶掠生活。這樣一來,固守在長春城的蔣軍內部,在麵臨共同饑餓下,正規軍與雜牌軍、嫡係與非嫡係之間矛盾重重,摩擦日增,受害的廣大群眾與蔣軍的矛盾日趨尖銳。在長春孤城的蔣軍內外交困,士氣低落,軍心浮動的情況下,解放軍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各部隊領導帶頭,從幹部到戰士紛紛到前沿對蔣軍喊話,還組織城外的群眾、老人、婦女、兒童以及長春城內逃出的難民去做蔣軍士兵工作,還利用蔣軍士兵家屬和俘虜、投誠官兵在前沿喊話。通過這些工作收到了很好效果。從6月25日到9月底,圍城部隊共接受投誠蔣軍官兵13700餘人,其中新七軍3700餘人,六十軍3800餘人,土雜部隊6200餘人。

圍城部隊很重視做蔣軍上層軍官的工作,特別是對六十軍。六十軍為雲南滇軍,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和中共有過聯係,1945年蔣介石強行收編,後來送到東北打內戰。中共中央正確分析了蔣軍內部嫡係與非嫡係之間的矛盾後,精心布置爭取滇軍起義工作;朱德總司令以滇軍舊僚身份,曾親給孫渡、盧濬泉、曾澤生等寫信,要他們發揚滇軍護國的光榮傳統,站在人民一邊。中共中央東北局為加強策動六十軍起義工作,委派1946年5月海城起義的原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擔任第一兵團副參謀長,並派長期做滇軍工作的劉浩、楊濱主持東北軍區聯絡部前方辦事處的工作。他們利用各種關係給長春城內上層軍官寫信。六十軍軍長曾澤生是一位富有正義感的愛國軍人,早年從軍,曾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有過光榮的鬥爭曆史。對蔣介石打內戰的政策,早就心懷不滿,特別是到9月,長春孤城內外交困,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曾澤生感到不能再猶豫了,當前擺在六十軍麵前有三條路:一是死守長春,城破軍亡;二是向沈陽突圍,突不出去;三是反蔣起義,參加革命,向人民立功贖罪。9月23日夜,曾澤生在長春中長路理事會六十軍軍部的辦公室內,焦灼地踱來踱去,思考著部隊的前途和命運,當他想到“為全長春幾十萬老百姓,為全軍幾萬官兵的前途,我必須走反蔣起義,向人民贖罪的路!”是一條正確的路時,決心下了,立即給一八二師師長白肇學、二十一師師長隴耀打電話,要他們馬上到他的辦公室來,10點鍾一定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