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77(1 / 3)

77

1949年元旦,蔣介石的求和文告終於發表了。同一天,蔣召集南京高級官員在總統府舉行“團拜儀式”。禮成後,蔣介石擔心白崇禧等就此和中共達成局部和平協議,便把李宗仁叫到禮堂後麵休息室談話。蔣對李說:“就當前局勢來說,我當然不能再幹下去了。但是在我走開以前,必須有所布置,否則你就不容易接手,請你告訴健生也明白這個道理,製止湖北、河南兩省參議會不要再發表通電,以免動搖人心。”接著,也在這一天,蔣介石複電給張軫、白崇禧等人電,既拉攏又威脅。

致張軫電:

亥卅電悉。中之意旨,已詳見元旦文告,如共黨確能悔禍謀和,國家生存,民族生命獨有保障,則固中寢寐以求;個人進退,自非所計。惟值此千鈞一發之際,吾人如不能孰權利害,團結意誌,而先自亂步趨,則適中共黨分化之詭謀,將陷於各個擊破之慘局;須知今日之事,可和而不可降,能戰而能和,國家之存亡係於是,兄等自身之安危亦係於是。中愛護袍澤,始終無間,尚望兄等深思孰察,共挽艱屯,隻需吾人信心堅定,則一切困難可克服,光明之來必不遠也。

致白崇禧電:

亥敬、亥全兩電均悉。中正元旦文告,諒荷閱及,披肝瀝膽而出,自問耿耿此心,可質天日。今日吾人既已傾吐精誠,重啟和平之門,假令共黨確能幡然悔禍,保全國家之命脈,顧念生民之塗炭,對當前國事,能共商合理合法之解決,則中正決無他求;即個人之進退出處,均惟全國人民與全體袍澤之公意是從。惟言和之難,卓見已詳;如何乃可化共黨赤禍全國之野心,以達成保國保民之利;如何可防止共黨翻雲覆雨之陰謀,以免戰禍再起之害。想先孰慮深籌,必已有所策劃,其翼惠其詳,俾資借鏡。今大計雖已昭明,而前途演變極微妙。望先激勵華中軍民,持以待靜;藉期齊一步趨,鞏固基礎,然後可戰可和,乃可運用自如,而不為共黨所算,則幸矣!

蔣介石複電白崇禧要“持以寧靜”,可是白崇禧接電後繼續采取一切可能運用的方法和手段促蔣下野,以利他的“和談”。1日深夜,白從漢口打電話給程思遠:將派韋永成明日從漢口飛南京,向德公提出意見。2日下午,韋永成抵南京後,吃罷晚飯,由程思遠陪同往見李宗仁。韋永成說:白健公認為蔣在元旦文告中提出五個條件,實際上乃為和談故設障礙,藉此延長時間,爭取喘息。並說蔣派吳忠信做秘書長以代替吳鼎昌,可能是一種緩兵之計,目的在維係德公,諒其不致采過激行動,以威脅蔣的統治地位。健公建議德公對蔣應采取主動,不能靜候其從容部署。必要時德公應當離開南京到漢口去,共商謀和大計。李宗仁對此未作任何表示。2日以後,河南、湖北兩省參議會仍繼續發表通電,要求停戰言和,休養生息。其中以河南省議長劉積學致蔣電最為激切,電曰:“敢請即日引退,以謝國人,國事聽國人自決”等語,為人一時所傳誦。由於白崇禧等這些舉措,蔣介石認為白崇禧並未接受他去電的勸告,還在武漢有所策動,乃於1月3日上午7時,親到傅厚崗副總統私邸訪問李宗仁,重申所謂團結大義,望李與白健生共以大局為重,使他能有時間餘裕,進行一些必要的安排。這也是自李宗仁任副總統以來,蔣介石移尊就教的首次。

逼蔣下台由李宗仁取而代之,這是桂係早已夢寐以求的事,究竟蔣介石來意是什麼?李宗仁要摸摸底,二人寒暄之後,蔣直接把活題引到他的“引退”上麵來。下麵是二人對話:

蔣:你看現在這局麵怎麼辦?

李:我以前就向總統建議過,武漢和徐州應劃為一個單位,統一指揮。今日挫敗原因雖多,而最大的毛病出在指揮不統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