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四、米高揚秘密訪問西柏坡
1945年3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會晤和所達成的協議,實質上是二次世界大戰後,蘇美兩大國主宰世界,劃分勢力範圍,對他國利益進行分贓的起點。所以當時,蘇聯在對日宣戰出兵我國東北的同時,為了實現《三大國關於遠東問題的協定》,和國民黨的中國政府進行了緊張談判,最後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表示承認蔣介石政府的地位和不幹涉中國內政,不支持中共的要求,當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破壞政協決議,把全麵內戰挑起以後,中共沒有得到蘇聯一槍一彈的援助。當時,克裏姆林宮的主人一直以大俄羅斯人和共產國際領導者的目光注視著中國大地的變化,他們不明白也不相信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何以有如此充沛的精神和足夠的力量,在經曆8年的抗日戰爭以後,又連續打了幾年內戰,而且仗的規模越來越大,在號稱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美國政治、軍事、經濟、技術全麵援助下的國民黨幾百萬軍隊,被打得不僅沒有還手之力,而且沒有招架之功了,眼看蔣介石已經宣布下野,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馬上就要誕生了。
毛澤東從陝北東渡黃河,來到城南莊後,沒有馬上向西柏坡轉移,在這裏滯留30多天,他打算親自出訪蘇聯,同斯大林商談建國大計,爭取新中國成立時立即得到蘇聯的承認和援助,因此著手組織一個精幹的代表團,準備乘吉普車直往中蘇邊境,他自己和貼身的保衛人員已經製作了出國的服裝。但是當征詢斯大林的意見時,他的答複是:中國革命戰爭正在決定性關頭,毛澤東作為統帥,不宜離開崗位,如有重大問題需要商談,他將派一位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作為全權代表來聽取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經過三思決定暫緩出訪,時間又過了半年多,而中國大地的形勢更是有大的改觀,在東北不僅全殲了蔣軍近50萬,而且在平津圍困蔣軍50萬,在徐淮戰場上,敵我雙方投入140萬兵力,消息傳到克裏姆林宮,斯大林沉默無語,順手拿起一支鉛筆在記事本上輕輕地寫上:“60萬戰勝80萬,奇跡,真是奇跡。”他要實現諾言,派人去看看!?
就在淮海、平津的蔣軍被解放軍重重包圍的時候,國民黨政府向蘇聯政府發去一封信,請求蘇聯出麵居中調停國共之爭,說服中共,別打了。此時,蘇聯政府不作任何表示,將原信轉給中共中央。此信到西柏坡譯成中文如下:
國共應立即停止內爭,同心協力共商國事。國家連遭戰禍,決不應再起內訌。當今應息事寧人,共同建國為重,決不可再次掀起內戰,危害國計民生。兄弟鬩牆,猶外禦其侮。所以決不可同室操戈,致使兩敗俱傷,更令人痛心者,鷸蚌相爭,使漁人得利。這樣,對上有負於天,對下有愧於地,我們將成為中華民族的不肖子孫,亦將遺臭萬年。況且我中國人民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我們應立即消除私恨,相互聯合,共商國事,解人民倒懸之苦,切不可繼續內爭,置生靈塗炭於不顧。如若此,既有愧於祖先,又對不起全國父老兄弟姊妹……
此信,中共五大書記都看了一遍,毛澤東一言不發,其他人誰也沒有說一句話,隻有周恩來微微一笑說:“一看就知道是王世傑的筆法,文縐縐的。”信件被擱置一旁。12月10日,斯大林就如何參與調停,以及他們準備的複文內容,來電征求毛澤東的意見。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他對中國局勢發展的難言之隱。毛澤東幹脆明白地回電說:你們對南京政府的照會應作如下之答複:蘇聯政府根據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不便參加中國內戰雙方之間的調和工作。我們傾向於要南京無條件投降。當日,斯大林即回電向毛澤東解釋,他們建議的用意是“破壞和談”,他同意按中共中央草擬的複文答複南京政府。這就是米高揚秘密來華前的背景。
米高揚化名安德列夫,乘坐一架軍用飛機,從大連蘇軍機場起飛,於1949年1月31日拂曉前直抵石家莊機場降落,當即由中共中央特派來的師哲、汪東興在機場迎接,並陪同乘坐美國吉普車前往西柏坡,於當日午後1時抵達。毛澤東在門口迎接了米高揚和他的隨員伊萬·瓦西利基·柯瓦廖夫、葉夫根尼·尼古拉維奇·柯瓦廖夫及其警衛員共5人,其中伊萬·瓦西利基是蘇聯鐵道部副部長,當時在中國東北幫助進行鐵路恢複工作;葉夫根尼·尼古拉維奇是研究中國問題的漢學家,擔任米高揚的翻譯。毛澤東和他們熱烈握手說:“歡迎!歡迎!”蘇聯客人洗過臉,走進毛澤東辦公室,在沙發上落座,沏茶送茶的工夫,劉少奇、朱德、任弼時走進來,周恩來一一做了介紹,又是一陣握手,互致問候。首先由米高揚轉達了斯大林和蘇共中央全體政治局委員的問候,祝願中國同誌盡快取得勝利,徹底解放全中國,接著呈上斯大林贈送毛澤東的禮品——一塊毛料。米高揚說:中國革命形勢發展迅猛異常,在這關鍵的時候,毛澤東同誌不能離開指揮崗位;再者,中國境內交通不便,還要通過敵人的封鎖線,也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到蘇聯往返的時間太長,怕影響毛澤東同誌的身體健康,因而,斯大林不主張毛澤東到蘇聯去。斯大林十分關心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派我代表他到中國來聽取你們的意見。你們所講的話我回國後向斯大林彙報。任何事都由斯大林決定。然後,雙方開始介紹各自國家的一般情況和世界形勢,並對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分析估計,彼此交換了看法。開始交談,米高揚按國際慣例行事,由小柯瓦廖夫負責俄譯中,師哲負責中譯俄。可是小柯瓦廖夫的中文口語不行,講不出來,於是改他擔任中譯俄,但小柯瓦廖夫幾乎聽不懂一句中國話,更不要說聽毛澤東的湖南話了,以至使米高揚發了很大脾氣,隻好由師哲擔任會談中的全部翻譯工作,毛岸英擔任生活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