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革命進行到底19(1 / 2)

19

這樣就要求中集團在渡江成功後,除留足夠兵力殲滅沿江當麵之敵外,主力迅速向東發展,與東集團打通聯係。二是敵人可能將南京、鎮江等地之兵力,向杭州、衢州撤退,在浙贛線上組織第二道防線;京滬線之敵向上海收縮,固守上海。如是,則三野先集中兵力協同二野解決浙贛線上之敵,然後再圍攻上海守敵,各個殲滅之。三是我渡江一舉成功並迅速突入敵防區縱深,把南京、鎮江之敵退路切斷,敵人全線潰退,一片混亂,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則要求東集團隻用一部兵力監視上海之敵,主力迅速向吳興急進,與中集團密切配合,將逃敵圍殲於郎溪、廣德地區。同時,也要求中集團渡江成功後迅速東進,到達吳興地區與東集團會師,圍殲逃敵。粟裕要求全軍力爭第三種情況的出現;同時,也作好應付第一種情況的準備。4月8日晚,三野下達了對東集團渡江作戰部署的補充命令,確定“八、十兵團主力,決由揚中、護漕港(江陰東)段強渡。為求主攻方向之強渡順利,決定八兵團以積極動作鉗製鎮江、揚中段之敵,而以十兵團附二十三軍、特種兵縱隊主力於江陰東西地區強渡(前頭部隊采取偷渡),力求當晚渡三個軍或四個軍之大部,務須於當晚控製江陰、武進、無錫三角地區,堅決殲擊敵之反擊,爾後乘勝擴展,開辟鎮江,無錫段南北地區廣大戰場,以利野戰軍主力爾後之作戰。”這一指示,在下達東集團的同時,報告了中央軍委和總前委,還通報了譚震林和中集團。

4月10日,中共中央軍委來電,告訴二野、三野和總前委:和談可能在15日左右簽定正式協定,和平渡江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渡江時間將推遲半個月或一個月。同時還詢問江水情形究竟如何,推遲渡江有何不利?要三野立即提出意見以便軍委決策。三野前委認為:從目前各方麵情況看,不宜推遲渡江時間。總前委也堅持認為:如情況許可最好不推遲原定時間,或在20日左右渡江為好;並提出“先打過江然後爭取和平接收”的建議。中央軍委於4月11日複電總前委並告二野、三野:視談判進展情況需要,決定將渡江時間由4月15日推遲到4月22日。粟裕致電中央軍委,再次申述如情況許可時,不要再推遲至22日以後渡江,以20日前後為好的意見。4月14日,和談情況逐步明朗化,中共中央軍委來電,告訴總前委:談判決定以4月20日為限期,該日以後我軍即須渡江。4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來電:和平協定方案已在今日上午送達南京,如20日不簽字則談判宣告破裂。電文強調“你們的立腳點應放在談判破裂用戰鬥方法渡江上麵,並保證於22日一舉渡江成功”。至此,渡江的發起時間由開始提前,到後來數度推遲,終於最後確定,全軍指戰員朝夕盼望的偉大的曆史性時刻即將到來。

根據中央軍委的要求,總前委於4月17日呈報了發起渡江戰役的具體作戰部署,中央軍委、毛澤東於4月18日複電:“完全同意總前委的整個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團於20日開姶攻擊,22日實行總攻。一氣打到底,完成渡江任務以後,再考慮略作停頓,采取第二步行動。請你們按此總計劃堅決地徹底地執行之。”並強調指出:“此次我百萬大軍渡江南進,關係全局勝利極大,希望我二野、三野全軍將士,同心同德,在總前委及二野、三野兩前委領導下完成偉大任務。”當日,總前委即電示二野、三野:“整個戰役從20日晩開始後就一直打下去,能先過江就應先過江,不必等齊。”此外,總前委還估計到東集團渡江後可能麵臨的嚴重困難,決定中集團較東、西兩集團提前一天渡江,以便吸引敵人並有力地支援東集團作戰。

渡江作戰

4月20日下午,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的消息傳到了長江解放軍前線,緊接著他們就收到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21日正式由新華社發布,其全文如下:

各野戰軍全體指揮員戰鬥員同誌們,南方各遊擊區人民解放軍同誌們:

由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團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已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所拒絕。南京國民黨政府的負責人員之所以拒絕這個國內和平協定,是因為他們仍然服從美國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匪首蔣介石的命令,企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推進,阻止用和平方法解決國內問題。經過雙方代表團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表示了對於戰犯問題的寬大處理,對於國民黨軍隊的官兵和國民黨政府的工作人員的寬大處理,對於其他各項問題亦無不是從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發作了適宜的解決。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決心將他們發動的反革命戰爭打到底。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議的和平談判,不過是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向前推進,以便反動派獲得喘息時間,然後卷土重來,撲滅革命勢力。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謂承認中共八個和平條件以為談判基礎是完全虛偽的。因為,既然承認懲辦戰爭罪犯,用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國民黨反動軍隊,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以及其他各項基礎條件,就沒有理由拒絕根據這些基礎條件所擬定的而且是極為寬大的各項具體辦法。在此種情況下,我們命令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