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革命進行到底26(2 / 2)

政府為謀取和平,使人民獲得休養生息之機會,派遣代表前往北平與共黨商談停止戰爭,恢複和平之辦法,經兩周有餘之折衝,迄未能達到協議。最後共黨竟提出所謂“國內和平協定”並限期答複,全文八條二十四款,完全為征服者對被征服者受降之處置。其目的在施用武力以消滅國家軍隊,造成恐慌以摧毀人民自由與社會安全。一麵更發動全麵攻擊,強行渡江。至此共黨毫無謀和之誠意而甘心破壞和平,擴大戰亂與國家人民為敵,已大白於天下。

李宗仁於當天返回南京的當晩,即約桂係的程思遠、李漢魂、邱昌渭會商今後行動方針,李認為蔣在杭州會談中以突襲手法,提出成立“非常委員會”,是借此從幕後走出前台,其用心陰險不能接受,決定23日不去廣州,改飛桂林。李宗仁的想法是:長江形勢雖然起了根本變化,但西南的局麵還是完整的,如能夠組府桂林,還可以與中共平分秋色。計劃既定,遂由程思遠打電話給周至柔,要把原定派給李宗仁的“中美”號專機與何應欽的“追雲”號專機互相對調,因為四引擎巨型機桂林機場跑道不能降落。當時李宗仁不去廣州,改飛桂林的意圖,無論對何應欽或周至柔都是保密的。

4月23日淩晨,李宗仁坐著南京警察局局長劉誠之的汽車到明故宮機場,而李宗仁的那輛卡迪勒克座車和從武漢派來的衛隊,先一日經京杭公路撤往華南。來送行的有南京衛戍總司令張耀明、副總司令覃異之、南京市長滕傑和劉誠之。臨上機前,湯恩伯也趕來了。7時30分,李宗仁黯然離開了這個國民黨統治20餘年的城市,它標誌著一個新的曆史時代的轉折點。

十一、蔣介石逃離溪口盤桓海上

4月23日上午,蔣介石由杭州回到溪口,由於解放大軍已過長江,南京於23日解放,眼看在溪口待不下去了,蔣於24日中午吩咐蔣經國:“把船隻準備好,明天我們要走了。”蔣經國請示此行的目的、地點,蔣介石閉口不答。蔣經國準備“泰康”號軍艦,聽候命令。艦長黎玉璽中校晚間來問蔣經國:“你知道不知道,領袖明天準備到什麼地方去?”蔣經國回答:“我也不知道,不過以這次取道水路看來,目的不外兩個地方:一是基隆,一是廈門。”從這個事例看,此時的蔣介石對人信任的程度,已到了連兒子也不可言了。蔣經國在當天日記中寫道:“內外形勢已臨絕望邊緣,前途充滿暗影,精神之抑鬱與內心之沉痛,不可言狀,正‘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情景也。竊念家園雖好,未可久居。乃決計將妻兒送往台灣暫住,以免後顧之憂,得以盡瘁國事。上午在慈庵與功權處理有關離開溪口之事務,下午妻兒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