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上午,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鄭彥棻打電話給程思遠,邀程去東山百子路東平裏他家一談。鄭對程說:依照總裁指示,中央常會昨晚召集臨時會,推吳鐵城、李文範兩委員赴桂林促請李代總統來粵主持政務,吳因病辭,僅李能去,盼能與白崇禧同行,程兄代為安排。2日下午4時,白崇禧偕居正、閻錫山、李文範以及程思遠、邱昌渭從廣州飛桂林,5時許到,居、閻、李三人被招待於榕湖畔的“桂廬”,白崇禧直去文明路130號向李宗仁彙報他到粵後同各方接觸的情況。然後,李、白同去獨秀峰下的廣西省政府宴會廳,參加黃旭初歡迎居、閻、李三人的宴會。當晚9時,李宗仁在文明路私邸邀白崇禧、黃旭初、李品仙、程思遠、邱昌渭、韋永成、黃雪村、韋贄唐舉行會談。李宗仁說:由於居正、閻錫山、李文範三人來桂,所以他今天已準備好一份書麵材料,姑且定名為“備忘錄”,以便交居、閻、李三人轉呈蔣介石。此一“備忘錄”有個“前言”,自述三個月來他在南京不能有所為的主要關鍵是因為蔣介石在幕後把持一切;這次蔣介石仍然不肯放手,何如請他複職,以免彼此牽製,互相抵消;最後說到如蔣介石不願複職,仍由他擔任代總統,則請蔣答應下列的要求:1.關於軍政人員,代總統有權予以調整。2.移存台灣的金銀、外幣,應由政府命令運回大陸,以應軍政開支。3.移存台灣的美援軍火,應由政府運回大陸,分發各部隊使用。4.所有軍隊,一律聽從國防部指揮調遣。5.黨中央的決策,隻能作為建議,不能強製執行。6.擬請蔣先生出國考察,並設法爭取外援。白崇禧聽後,表示完全同意,他說:“同老蔣攤牌,本來就是我一貫主張。但是現在政府遷到廣州,如果德公長期留在桂林,則中央失去了領導重心,恐怕影響是很大的。”言外之意,就是同蔣爭權,也要到廣州去。對此,李宗仁沒有立即表態,當晚會談草草結束。
5月3日上午,李宗仁同白崇禧、李品仙、李任仁、黃旭初同廣州來的居正、閻錫山、李文範進行會談,將預擬的備忘錄內容提出征求意見,居、閻等對此一致表示同意,但主張不要用“備忘錄”這個名稱,請改為“李代總統同居正、閻錫山、李文範三委員談話記錄”,李宗仁答應照改。當日下午,將此談話記錄分抄三份,一份交李文範轉國民黨中央常會,另一份交居正、閻錫山轉何應欽,一份請居、閻轉張發奎。居、閻、李問李宗仁赴粵日期,李說:等得到蔣答複後再作決定。下午4時,居、閻、李三人飛返廣州。何應欽立即派閻錫山飛上海送給蔣介石。蔣看到這個“談話記錄”十分惱火。當天蔣經國在日記中有如下描述:
當此風雨飄搖,人心浮動,而忠貞之士正力挽危局之時,李宗仁突由桂林致函父親談人事、軍權、財政等“條件”。他要索取已經運到台灣的庫存黃金,並且要父親不再過問國事,建議最好“早日出國”。父親內心痛楚之餘,因李代總統之誤會與猜疑,如此甚深,乃函複何院長,請轉達李代總統及中央諸同誌。函中首請李代總統立即蒞臨廣州,領導政府。第二,說明政治改革非兩、三個月短時間所能收效,必須樹德養望,開誠取信,持之以久,行之以恒。第三,說明其本人無複職之意。第四,對李氏之六項要求之前五項,作如左之答複:
1.總統職權既由李氏行使,則關於軍政、人事,代總統依據憲法有自由調整之權,任何人不能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