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戰鬥
正當退集上海的南京上層人物惶惶不安,莫衷一是之時,5月12日,解放軍向上海外圍發起進攻,至當日夜,北線第十兵團左翼第二十九、二十八軍,分別攻占瀏河、太倉、嘉定等地。13日後,繼續向月浦、楊行、劉行攻擊前進,守敵五十二軍在海、空軍支援下,依靠密集的鋼筋水泥碉堡,以熾熱的火網封鎖解放軍攻擊道路,並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向解放軍連續實施反衝擊,爭奪戰十分激烈。15日,湯恩伯增調二十一軍、九十九師加強該地區防禦力量,解放軍雖頑強攻擊,付出較大代價,但始終未獲大的進展,雙方形成膠著狀態。右翼第二十六軍經過反複爭奪,占領昆山,進逼南翔。在此期間,湯恩伯曾一度宣揚“大捷”,要上海工商界舉行勞軍,又發給五十二軍軍長劉玉章“青天白日勳章”,並在國防飯店舉行慶功大會,借此鼓舞士氣,安定人心。
在南線,解放軍第九兵團第二十、二十七、三十、三十一軍進展順利,先後攻占了平湖、金山衛、奉賢、南彙及鬆江、清浦等地,進逼川沙,威脅滬敵側背。14日,蔣軍被迫由市區抽調五十一軍至白龍港、林家碼頭地區,企圖阻止解放軍繼續向浦東發展進攻。根據戰況的發展,解放軍第十兵團調整了攻擊部署,並使用二梯隊加入戰鬥。第九兵團也全力向川沙、高橋地區攻擊前進,力求以炮火封鎖黃浦江麵,迅速達成對上海之蔣軍的鉗形合圍。5月16日,根據粟裕的意見,張震起草了三野《對淞滬作戰戰術的指示》下達各部隊,要求對敵永久性設防陣地的進攻,必須周密組織,選擇其弱點,楔入其縱深,然後從敵側背或由內向外打;集中火力突擊其一點,實行對壕作業接近敵碉堡,以小群動作,輪番實施攻擊,以炸藥包開路,改變集團式進攻的辦法等。解放軍各進攻部隊也及時總結了前階段攻堅戰的經驗教訓,改變戰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到22日,解放軍已先後攻占月浦、劉行、國際無線電台、周浦、川沙、白龍港、高行等地。10天外圍作戰中,第九、十兩兵團,共殲蔣軍五十一、二十三軍、暫八師等部2萬餘人,占領了上海蔣軍外圍陣地,部分突入了蔣軍的主陣地,迫使蔣軍集中更多的兵力於吳淞口兩側地區,造成攻取市區,全殲守敵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