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誌升等同副團長會合後,便很快趕到了目的地——羅局鎮,二、三營也在一營與胡軍接火時繞道趕來了。二營報告:“羅局鎮沒有敵人,原來駐的敵人聽到槍聲後,向西北逃竄了。”武誌升便命令二營由羅局鎮向前延伸。二營剛出鎮子不遠,就發現敵十八兵團部、六十五軍、三十八軍像一窩蜂似的撲來。看那狼狽逃跑的樣子,判定是兄弟部隊包圍上來了。二營營長伍孝發不等命令到,就帶上部隊迎著胡軍衝下溝去。這時,師的指揮員已趕到,聽了武誌升的報告,立即命令二十八、二十九兩個團,從二營的南麵打過去。這迎頭的一棒,把胡軍打回去了,粉碎了他們奪路向寶雞東站逃跑的企圖。僅三十團就捉了1000多俘虜,經審問俘虜,他們連解放軍集結的地點都沒弄清楚,認為解放軍還在二百幾十裏之外,需要3天的路程,沿路都是他們的部隊,根本沒想到解放軍會到了羅局鎮。所以戰鬥打響後,胡軍大膽地向這裏逃竄,不料碰上釘子。縮回去的胡軍,重整旗鼓,兩個軍靠攏,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解放軍進行多梯隊反複衝擊。因此,羅局鎮的阻擊戰打得特別激烈,到了中午,三十團各營都打退了敵人10多次衝鋒,三營還組織四五次反衝鋒,在解放軍陣地前沿,擺滿了胡軍屍體,胡軍始終沒有越雷池一步。到12點鍾後,十一師三十一團前來支援三十團,兩個團並肩協同反擊胡軍,堅持到下午3時,解放軍全線發起總攻,第二兵團的第三、六軍,同第一兵團的部隊一起,在渭河南北兩岸圍殲胡軍,經過5小時激戰,把胡軍的4個軍打得零零落落,4萬餘人全部殲滅。此時,胡宗南殘部懼怕被殲,紛紛南越秦嶺逃往漢中;“二馬”也倉惶向西退逃,解放軍乘勝追擊,14日解放了寶雞、鳳翔等8個市縣城。
扶郿戰役的勝利,使西北戰場敵我力量對比起了根本變化,解放軍由相對優勢轉為絕對優勢,已全部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當胡軍被圍之際,馬家軍曾集結兵力,有出援架勢,但未敢行動,而坐視胡軍被殲。當胡宗南主力被殲,殘部退守秦嶺,已自身難保,更無力援馬;而青寧二馬見胡宗南大勢已去,為了自保乃匆匆北撤,胡馬作戰聯盟瓦解。在扶郿戰役總結會上,彭德懷說:“這次戰役我們雖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大家不要滿足,不要驕傲,要乘勝前進,要人不卸裝,馬不停蹄,刻不容緩地大軍西進,直搗馬軍巣穴,解放大西北,去迎接全國革命的勝利,迎接新中國的誕生!扶郿戰役隻是我軍與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決戰的第一回合,這一回合我們勝了。毛主席來電報鼓勵我們說:‘打勝仗極大,甚慰。不顧天熱,乘勝舉行打馬戰役是很好的。’同誌們,現在我們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向二馬進軍了。”
蘭州戰役
扶郿戰役殲滅了胡宗南主力,殘部退守漢中,這為一野消滅馬步芳、馬鴻逵集團,解放甘、寧、青廣大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時,二馬主力仍未遭到殲滅性的打擊,處於絕望中的蔣介石,過高估計二馬力量,把西北的希望寄托在二馬身上,妄圖依靠二馬與解放軍在平涼決戰,扭轉西北戰局。平涼地扼甘、寧之咽喉,東西兩麵皆深壑峭壁,關山險要,是解放軍西進必經必爭之地。二馬也深知一旦平涼不保,解放大軍將逼近蘭州,西寧和銀川都麵臨絕境。於是在蔣介石的策動下,對平涼一線大力布防,企圖把解放軍拒之蘭州以東的平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