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國進軍81(1 / 2)

81

在達賴親政不久,我國駐印度大使袁仲賢,通過路經新德裏的達賴的秘書長群倍士登,遞交了毛澤東主席給十四世達賴的一封信,信中祝賀達賴親政,並希望和平解放西藏。群培士登返藏,在亞東拜竭了達賴,轉呈了毛主席的信。於是達賴召回了印度的西藏代表團。夏格巴等人向達賴報告了美、英、印度、尼泊爾等國政府的態度。這些國家都認為目前再用戰爭手段已不可能,隻有談判才是上策,至少表麵上要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並表示目前難以給予西藏當局軍事援助。此時,噶廈、譯倉大多數官員為毛主席的信所感動,為現實所教育,認識到一味依賴外國導致至今毫無結果,連達賴佛爺也被拒之門外,搞所謂的“西藏獨立”更是不可能,而中央人民政府的政策,毛主席的期望,還是依靠祖國,爭取和平解放才是最好的出路。在這種情況下,達賴和西藏地方政府官員,經過多次討論商量,終於達成較為一致的意見,決定接受中央人民政府舉行和平談判的辦法;並委任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藏軍馬基(司令)凱墨·索安旺堆、仲譯欽保(僧官)土丹旦達、堪窮(僧官)士登列門、第一代本桑頗·登僧頓珠為和談代表。動身前,噶廈給每個代表頒發了一份蓋有印章的全權證書,證書上注明西藏全權代表的姓名及身份,並寫有承認西藏為中國領土等。5名代表分兩路去北京。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以及漢語譯員堯西·彭錯紮西(達賴姑夫)等,經印度、香港赴京;這一路出發前,噶廈讓他們帶一封達賴致印度總理尼赫魯的信,內稱:茲有紮仲二人前去北京談判漢藏和解事宜,請您給以多方麵的指導。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到新德裏後,急忙前往拜見尼赫魯,麵交了達賴的信件和禮品,同時,請他對這次北京談判給予“指導”,希望印度政府充當漢藏和解的“證人”,尼赫魯畢竟深謀遠慮,當場向西藏代表“麵授機宜”。另一路,阿沛·阿旺晉美首席代表和士登列門代表等。3月下旬由昌都,經甘孜、雅安到重慶。1951年4月19日,鄧小平政委在西南軍區接見了阿沛和士登列門代表。阿沛告訴鄧小平說:共產黨不同於國民黨,共產黨能說又能做。還說:目前西藏形勢,爭取達賴回來是上策;不得已時,打通取道印度的談判代表的思想,求得和平進藏,免得生靈塗炭。鄧小平對他們說:藏胞長期受大漢族主義壓迫,對我們有所疑懼是不無道理的。我們一定要用事實取得藏胞的信任;達賴回來,和平進藏,大有好處。希望你們向取道印度的代表把問題講清楚,談判是能成功的。4月22日,阿沛等到達北京。4天以後,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等也到達北京。凱墨向阿沛首席代表轉交了噶廈頒發的證書,傳達了達賴吩咐的有關事項。

4月29日,以李維漢為首席代表,張經武、張國華、孫誌遠為代表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開始了談判。雙方代表通過親切會談,交換意見,平等協商,很快就許多原則問題取得一致意見,但是對於有些條款的協商,還是頗費周折。如關於人民解放軍進藏這一條,噶廈曾交待不得許諾,尼赫魯也曾“指導”不能同意。所以,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不接受,談判一時陷入僵局。中央代表當時並沒有勉強西藏代表,隻是建議休會兩天,安排代表們參觀、看文藝演出。這兩天西藏的代表越玩心裏越急,越看越感到不安,其原因是:他們擔心解放軍像當年清朝皇帝派到西藏的軍隊那樣,到拉薩後就奪噶廈政府的權,一切包辦代替,他們更懷疑解放軍利用休會的時間,長驅直入,開進了西藏。於是,他們就請首席代表阿沛出麵,詢問中央的意圖,麵對西藏代表的顧慮,中央代表便向他們介紹解放軍的宗旨和優良作風,解釋解放軍進藏的目的和任務,並拿出清代曆史文件,證明中央有權派軍隊入藏,而且早有先例。經過細致的工作,終於就人民解放軍進藏問題達成了協議。為了使達賴了解談判的詳細情況,以便將來接受簽訂的協議,各西藏代表每次商量問題時,都請達賴的姐夫、漢浯翻譯堯西·彭錯紮西參加。5月23日,中央和西藏的全權代表正式簽訂《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即十七條,並向全國全世界作了公布。西藏代表也立即發電報給達賴和噶廈,報告了十七條協議的內容。24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親切接見了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他們向毛主席呈上達賴喇嘛的信件和禮品。毛主席親切地對阿沛等代表說:“我們共產黨是幫助你們發展西藏的文化、經濟事業,不是為了當官,不是為了辦壞事。如果有漢族幹部欺負你們,你來找我們。”當天晚上,毛主席舉行盛大宴會,慶祝簽訂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應邀參加這一盛宴的有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應邀作陪的有在京的黨、政、軍領導人。席間,毛主席、班禪大師和阿沛首席代表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熱烈慶祝西藏問題的和談成功。毛主席講話的內容如下:

幾百年來,中國各民族之間是不團結的,特別是漢民族與西藏民族之間是不團結的,西藏民族內部也不團結,這是反動的清朝政府和蔣介石政府統治的結果,也是帝國主義挑撥離間的結果。現在,達賴喇嘛所領導的力量與班禪額爾德尼所領導的力量與中央人民政府之間,都團結起來了。這是中國人民打倒了帝國主義及國內反動統治之後才達到的。這種團結是兄弟般的團結,不是一方麵壓迫另一方麵。這種團結是各方麵共同努力的結果。今後,在這一團結基礎之上,我們各民族之間,將在各方麵,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方麵,得到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