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國進軍84(2 / 2)

三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駐地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根據過去兩年多戰爭的勝利發展和敵我形勢變化,提出了從1946年7月算起,大約5年左右的時間,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任務。也就是說,這時候中共統帥部和毛澤東還認為:戰爭有可能在兩年半以後才能取得這個勝利。可是,就在這個估計後不久,取得了濟南戰役的勝利,拉開了戰略決戰序幕。緊接著展開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滅蔣軍正規軍143個師,連同地方部隊共154萬餘人,使蔣介石賴以發動內戰的精銳部隊喪失淨盡,整個戰爭形勢起了質的變化。所以,毛澤東在1949年元旦為新華社寫的新年獻詞中,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提出了人民解放軍繼續向長江以南進軍,完全解放全中國的任務。1月上旬,中共中央又召開政治局會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出:1949和1950年,將是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勝利的兩年。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共雙方代表團議定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毛澤東、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從4月20日夜到22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公裏的戰線上強渡長江,23日解放南京,國民黨政府南逃廣州。接著,解放軍發起了淞滬杭戰役,解放了上海、杭州及浙江與福建、江西的一部分。接著,便揮師向中南、東南沿海、大西北、大西南進軍。在這種勝利形勢下,國民黨反動政府即將垮台,中國將短暫出現無政府狀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認為:這種局麵要盡快結束。要立即籌劃開國大業,那就是盡快地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劉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團訪問蘇聯

建立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那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必然不會很快承認,而社會主義國家也無多大把握。1949年5月初,中共中央決定派代表團秘密訪問蘇聯,同斯大林和蘇共中央會談,以便首先取得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支持。為此,中共中央決定由劉少奇、周恩來著手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從東北調來王稼祥,專門負責籌劃出國訪問的有關事宜,還調來戈寶權、鄧力群等幫助工作。接著,組成了以劉少奇為首的代表團,它是以中共中央代表團的名義,受毛澤東主席委托並代表毛澤東前去與斯大林和蘇共中央進行會談、磋商和決定建國的一些重大問題,同時為毛澤東訪蘇作準備。代表團成員還有:王稼祥、高崗、徐介藩、師哲和幾名工作人員。

7月2日,代表團成員劉少奇、王稼祥、師哲等從北平清華園車站出發北上,同行的有戈寶權、鄧力群。陪同中共代表團前往蘇聯的還有:蘇聯鐵道部副部長、中長路蘇方負責人柯瓦廖夫和蘇聯駐華使館參讚費德林。到了沈陽,高崗、徐介藩加入,又乘火車到達大連,在此乘坐蘇聯道格拉斯飛機前往蘇聯。為防不測起見,飛機繞道朝鮮上空去伯力,沿途又在赤塔、克拉斯諾雅斯克、新西北爾斯兌、鄂木斯克、斯維德洛夫斯克等地著陸休息,均受到當地人民熱烈歡迎,以致飛到莫斯科用了6天時間。代表團被安置在莫斯科城內奧斯特洛夫斯卡娃街8號公寓。

中共代表團稍事休息後,被邀到孔策沃附近斯大林的夏令別墅,以斯大林為首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伏羅希羅夫、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貝利亞、卡崗諾維奇、米高揚等都站在門前迎接,賓主相互握手問候之後,斯大林設宴招待劉少奇和代表團人員,雙方邊吃邊談,無拘無束。雖然是隨便交談,但也涉及某些重大的實質性政治問題。回到寓所後,劉少奇召集代表團人員一起回憶斯大林會見的情況和談話的內容,分析談話中涉及的問題,哪些是重點?哪些問題斯大林已經明白?哪些問題他還不很了解?然後,擬出下一次會談的要目,並整理出簡報。王稼祥向劉少奇提出:這樣談太零碎,最好寫個書麵的東西,全麵係統地介紹中國革命形勢和下一步的做法,征求他們的意見。劉少奇表示同意。幹是,王稼祥把他出國之前已準備的提綱,再一次斟酌修改之後交給劉少奇。劉少奇認為這個提綱很好,便親自寫稿,由師哲和蘇聯的一位翻譯,隨寫隨譯成俄文材料,很快便送交斯大林,並附言說:希望蘇共中央政治局的同誌都看看。材料分為四個部分:首先介紹中國目前形勢;第二部分是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第三部分是關於新中國的外交問題;第四部分是談中蘇關係問題。另外,劉少奇給蘇共中央寫了一封信,要求解答關於政府各級機構的組成、職能、相互關係,銀行、學校、群眾團體、黨的組織等各方麵組織及工作的詳細情況,希望蘇聯能像20年代那樣辦一屆專門訓練中國幹部的學校,並希望蘇眹幫助培養中國海軍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