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中,斯大林同劉少奇交換了亞洲各國共產黨的情況和看法。斯大林認為:中國加入歐洲情報局不適當,因為中國與歐洲各國情況不同,中國是長期受帝國主義壓迫的,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不同於歐洲各國資產階級。斯大林說:“歐洲情報局與過去的共產國際組織完全不同,如果一國共產黨不同意,即不能通過決議,各國共產黨不能將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別人的頭上。我們的意見並不都是正確的,各國共產黨可以拒絕我們的建議,當然我們也可以拒絕各國共產黨的建議。”
接著,劉少奇談到關於打倒國民黨的問題。這時,斯大林突然說:“在你們進行鬥爭中,我們是不是擾亂過或妨礙了你們呢?”劉少奇回答:“沒有。”斯大林說:“勝利者是不受審判的,凡屬勝利了的都是正確的。中國同誌總是客氣的,講禮貌的。我們覺得我們是妨礙過你們的。你們也有意見,不過不肯說出來就是了。你們當然應該注意我們講的話正確與否,因為我們常常是不夠了解你們事情的實質,可能講錯話。不過,如果我們講錯了,你們還是說出來好,我們會注意到的。”這是斯大林主動地向中共代表團公開的自我批評,使中共代表團很感意外。(注:以上見師哲《在曆史巨人身邊》396—415頁)
通過以上幾次會議,中共代表團已收到預期目的。這時,國民黨政府駐蘇使館人員已全部逃走,王稼祥便在莫斯科一麵養病,一麵領導徐介藩等人去接收和籌建新中國駐蘇大使館。高崗也提前回國了。所以第六次會見隻有劉少奇、師哲參加。斯大林請來幾位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實際上是為中共代表團送別。除相互講了些惜別、祝願的話外,雙方並商談了若幹問題。根據中方的意見,斯大林確定給中國派若幹名當前最需要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幫助恢複經濟工作,並研究新建項目。根據劉少奇和斯大林的口頭協定及當時中國恢複生產建設的需要,中蘇雙方議定,由蘇方選派200餘名各行各業的專門人才,分期分批來中國工作。當劉少奇回國時已物色96人,由柯瓦廖夫帶領,8月14日,同劉少奇等從莫斯科乘火車啟程,8月下旬到達中國東北,首先安排在沈陽臨時工作。8月28日,劉少奇從沈陽回到北平,立即向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彙報了蘇聯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