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個世界3(1 / 1)

3

家鄉的絲瓜

初冬的鄉村安靜而祥和,空氣中飄蕩著幹燥的氣息,夏日裏綠蔭遮蓋的枝頭此刻隻剩下深褐色的枝條。這是一棵高大的榆樹,吸引我目光的並不是偉岸的樹幹,而是吊掛在樹頂的一連串紡錘形黑影,那是幾個長得太高無法采摘的絲瓜。

絲瓜在我的家鄉極為常見,大多是種在不起眼的角落裏。籬笆旁,院牆邊,大樹下,都是它生長的好地方。一旦播下了種,紮下了根,它就會拚了命地汲取養分,快速地向上生長。它細長的觸須勾著牆角,扒著磚縫,倚著樹幹,一個勁兒地朝著空氣更好陽光更足的地方攀爬。我曾留心觀察過門前苦楝樹上的絲瓜藤,昨晚還停在那個圓溜溜的疤痕旁的,一夜之間就爬上去了足足尺吧遠,有時候哪怕毫無依靠,它也會將那看似柔弱的觸須朝著空中蔓延開去,讓人不得不歎服它的那份瘋狂和活力。

一顆種子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在絲瓜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東家牆根種絲瓜,西家院裏開黃花。”隻要環境適宜,肥力充足,一棵絲瓜可以爬滿一麵圍牆,繞滿一院

籬笆,攀至大樹的樹頂,金黃色的花朵串聯在細長柔韌的藤條上,碧綠的葉片充當著最佳的陪襯,蔥蔥蘢蘢,生機勃勃。花朵漸漸多了,盈盈起舞的蜜蜂在黃花綠葉間飛來飛去,過不了幾天,一個個細長水嫩的小絲瓜就會如同初生的娃兒一般在綠葉間忽隱忽現,茁壯生長。

絲瓜是鄉間最美味的食材之一,柔嫩可口,清香四溢,無論是爆炒還是煮湯,都能給人一種清新爽口的感覺。絲瓜瘋長的季節,農家飯桌上都少不了這道菜。臨近午飯時分,母親會吩咐:“去,摘兩個絲瓜回來。”我立刻拿起工具興衝衝地跑出去。長在低矮處的用手直接扯下即可,高高掛在枝頭的,用長竹竿綁上鐮刀,伸過去輕輕一勾。即使有時候絲瓜掉在地上摔破了也沒關係,削皮洗淨後絲毫不影響口感。絲瓜的皮粗糙而有韌性,刀口薄了削不幹淨,刀口厚了又太浪費,削絲瓜皮的過程倒也在無意中培養了我的耐心和細心。母親在灶台上忙碌,我在一旁打下手,不一會兒,清香四溢的絲瓜湯便可上桌了。

到了生長最旺盛的季節,藤上的絲瓜往往吃不完,除了給左右鄰居送去一些,還會選擇一些個頭特別大的留著,讓它在藤上一直長大,變老,等到藤蔓枯黃,寒風呼嘯的時候再采摘下來。此時絲瓜的外皮已經變成了深褐色,瓜瓤部分已經風幹,拿在手裏一搖便會“沙沙”作響。剝去表皮,切開瓜絡,輕輕一嗑,一粒粒烏黑飽滿的瓜籽掉落出來,這便是來年春天的種子。而那毫不起眼的灰白色瓜絡,則是灶台上洗鍋刷碗時極好的工具。

看著枝頭隨風晃蕩的老絲瓜,我忽地記起了太多與絲瓜有關的美好畫麵。仔細想來,已經很久沒和絲瓜親密接觸,更別說去重溫春日裏靜候黃花開過、絲瓜長成的那份溫馨了。此刻,耳畔似乎又響起了母親年輕的聲音:“去,摘兩個絲瓜回來。”年少的我赤著腳跑出去,大門外,院牆上,滿眼翠生生、嫩汪汪的絲瓜惹人憐愛,我的整個舌尖上盡是絲瓜湯的鮮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