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荀子(3)(1 / 3)

人的潛能為什麼能夠創造奇跡呢?科學實驗證明,當人的身體機能麵對緊急狀況時所產生的反應與麵對一般狀況時所產生的反應有著本質的區別。麵對緊急狀況時,人的腎上腺就會大量分泌激素,這些激素就會迅速傳遍全身,產生難以想像的能量。並且,人在緊急狀態下所產生的超常能量並不隻是肉體的反應,同時涉及到心智和精神的反應,是心智和精神同時產生超常的能量使得人能夠作出在一般狀態下做不到的事情。故事中的那位母親之所以能在千鈞一發之際,從死神手中救出自己的兒子,就是因為在她看到自己心愛的兒子從樓上掉下來這一危急時刻,她的心智和身體的一切反應隻有一個,即救出兒子,除此之外,她不可能再有別的任何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她的精神上的、肉體上的“腎上腺”都引發出了巨大的潛能,使她辦到了常人難以辦到的事情,她的兒子才躲過了那場災難。

人的體能如此,其他方麵的能力也是如此,比如,智能、宗教經驗、情緒反應等等,都可以爆發出幾乎不可思議的潛力。平時隻是由於情境方麵的限製,人在一般狀態下隻能發揮其十分之一的潛在能量。

這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在能量未被開發出來。據資料說,普通人隻開發了他體內所蘊藏能力的十分之一,與我們應當獲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幾乎是處於一種半夢半醒之間,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的很小一部分。另外,人的大腦貯存的能量也大得驚人,人們在平常的工作學習中也不是發揮了極小的大腦功能。要是人類能夠發揮自己大腦功能的一半,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學會40種語言,背誦整個百科全書,獲得12個博士學位……

這就是你自己的真實資料,是你自己的有關數據。可以說,在合理的範圍內,隻要你有信心,你幾乎是無所不能的!

人的潛能如果不加以開發,就會自然消退,不複存在。它不像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如果不開采依舊埋藏在地下,以後仍然可以加以利用。人的潛能,如果今天、今生不加以發掘、利用,就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不敢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一生中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遇,最後帶著被埋沒的才能和無盡的遺憾,默默地告別了人世。這的確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善於進行自我調控就能把握命運

【原文】“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大意】君子重視自身的修養努力,而不指望得到天的賜予,因此日益進步,小人放棄自身的修養努力,而指望得到天的賜予,因此日益落後。

前麵我們已經講到,人與人並無多大區別,可是有的成了君子,而有的則淪為小人,這關鍵在於你是否善於進行自我調控。

自古以來那些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人,都表現出心理彈性大和心理空間大的特點。這種特點的實質,就是人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去調整自己的心理結構,尋求更好的發展方式。

人在世界上生存、發展,要實現自己的價值,使自己的人生走向輝煌,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壓力和困境。當一種壓力突然降臨時,脆弱者可能精神崩潰或人格變態,而善於調控的人,就會積極應變,暫時收縮,忍受打擊與挫折,排遣痛苦,蓄勢待發。一旦壓力消失,就能夠馬上恢複原狀,從而使其個性更為鮮明。

人的性格無論是剛而不柔還是柔而不剛,都會造成人生悲劇。中國曆史上西楚霸王項羽,自以為“力拔山兮氣蓋世”,攻無不克,輕用其鋒,剛烈有餘,柔韌不足,終致兵敗垓下,自刎烏江邊。

而漢代的張良,可以算是善於進行自我調控的一個人,他輔佐劉邦打天下,等到漢朝大業已定,便毅然急流勇退,隱居陝南山中,進退之間,悠然自得,將他本人的命運掌握得遊刃有餘。但是,最初的張良並非這樣一個善於進行自我調控的人。秦國吞並了韓國以後,身為韓國宰相後人的張良,年輕氣盛,剛而不柔,雇請力士刺殺秦王,以報滅韓之仇。事未成功,卻遭秦兵追捕,逃亡到下邳。在這裏遇到黃石公,才改變了他的性格和命運。或者說,在這裏,張良學會了自我調控,成為一個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當日張良散步到橋邊,遇到了一位老頭。這個老頭衣著平常,貌不驚人,卻有點古怪。他看張良走到橋上時,故意把鞋扔到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小夥子,給我把鞋拾上來。”張良既驚訝,又生氣,真想掉頭離去。後來想到老頭年紀大了,不必與之計較,便強忍住氣,把鞋子撿了上來。不料那老頭得寸進尺,又說:“給我穿上鞋吧!”張良又想發作,卻又覺得既然已經忍氣把鞋拾上來了,就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給老人把鞋穿上。老頭抬起腳讓張良穿好鞋,詭秘地笑了一下說:“年輕人,你算是個可塑之才!五天後天亮時在這裏等我。”張良心裏有點納悶,不知何意,但還是跪下答應說:“好的。”第五天天剛亮,張良趕往橋邊,老頭已先等在那裏,老人先發製人說:“與老年人相約,為何來得如此晚?”說完揚長而去,邊走邊說:“過五天再來!”到了第五天,公雞剛剛打鳴,張良就趕去了。可結果老頭又先到,又訓斥了張良一頓,讓他再過五天再去。這一次,張良半夜就去了,等了一會,老頭才來,老人高興地說:“年輕人就應當這樣。”說完,就拿出一本書,對張良說:“你拿回去仔細研讀,將來必成為帝王之師。”說完就離開了,此後張良終生也未見到這位不僅教他兵法,更教他善於調控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