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曹操對待人才來者不拒的描述外,《三國演義》對曹操的求賢若渴還多有描述。官渡之戰之初,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袁曹兩軍對峙,處於僵持狀態。曹操不僅兵力少於袁紹,而且糧草也接濟不上。曹操甚至萌生了退軍的念頭。許攸年輕時曾與曹操有交情,此時卻在袁紹那裏做謀士。但許攸在袁紹那裏不僅得不到重用,反而遭人誣陷,被袁紹斥罵,百般無奈之下,隻好棄袁投曹。許攸溜出袁紹的營寨徑直奔曹營,被曹操的軍卒拿住。許攸說:“我是曹丞相故友,快與我通報,說南陽許攸來見。”“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許攸慌忙扶起曹操說:“公乃漢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曹操說:“公乃操故友,豈敢以名爵相上下乎?”許攸說:“某不能擇主,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今特棄之來見故人,願賜收錄。”曹操說:“子遠(許攸字)肯來,吾事濟矣!願即教我以破紹(袁紹)之計。”
一個人才前來投奔,身居丞相位的曹操,竟然高興到了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腳出迎的地步,而且還“撫掌大笑”,“先拜於地”,這段精彩的描述,把曹操的求才之渴的程度描述到了極點。
如果說三國時代的軍事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的話,那麼現代社會的競爭,無論是技術競爭、市場競爭、信息競爭,還是資源競爭,說到底也都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圖發展,廣泛地網絡各方麵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人才不僅關係到一個企業、一個部門的生存發展,而且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盛衰存亡。斯大林曾經說過:“人才、幹部是世界上所有寶貴的資本中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經濟領域流行這樣一個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信息就是資源,人才就是資本。”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更是深感知識、人才的重要,除在本國加速人才培養外,還從國外大量地引進科技人才。這些人才對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最終使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能夠在一片廢墟上一躍進軍世界二號經濟強國,與其自明治維新就開始重視人才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實踐證明凡是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肯定都擁有一批出色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因此,現代管理者必須有強烈的求才欲望。
從另一方麵講,所謂人才,是指依靠創造性勞動做出較大貢獻或具有較大貢獻“潛力”的人,是人群中的精華。這樣的人自然不多,往往淹沒在廣大的人群之中,發現並不容易。許多人才往往潛心於研究、學習,不善於交往,不引人注意。尤其是那些知識造詣很深的人,更是不喜歡拋頭露麵,炫耀自己,相當一部分人才恃才傲物,不輕易符合,不趨炎附勢,甚至對領導者敬而遠之。上述的各種表現確實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因此管理者若不進行深入調查、求訪,人才是不會輕易被發現的。
人才是使公司能有效運轉的最關鍵的因素,是公司重要的資產,他們是公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尊重他們是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隻有他們得到了保障才會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現代企業的發展無不得益於賢才,使事業獲得成功的事例是很多的。可口可樂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例。
可口可樂稱雄於世界軟飲料的曆史已達上百年之久,其品牌價值也久居世界之冠。現在,每年銷售達300多萬瓶,年銷售額近百億美元,總公司僅控製0.31%的原汁專利權,每年的收入在9億美元以上,它暢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美國文化、美國精神的象征。難怪可口可樂的老板曾經誇下海口:有一天,可口可樂的廠房、機器設備化為灰燼。公司也沒有一分錢了。但是,可口可樂會很快在這片廢墟上重新崛起,因為他們有可口可樂這一無形資產做後盾。
在可口可樂公司成功的眾多原因中,善於選拔人才、利用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口可樂成為美國第一大飲料品牌之後,一直受到來自各方麵,特別是競爭對手的競爭壓力和挑戰。20世紀70年代以來,飲料王國的後起之秀百事可樂逐漸成長壯大,成為可口可樂公司的強勁的對手,一時間可口可樂的處境非常困難。
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董事長羅伯特·戈蘇塔采取了多項改革措施,其中一項就是人事改革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