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古書上說:“君如船,百姓如水;水能使船安穩地行駛,也可以使船沉沒。”
荀子在《王製》中談到: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說的是領導與群眾的關係,古代聖賢深諳其中治亂之道,並總結出一條至理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周文王侍奉商紂王,恭順有禮,按時朝覲,上貢必厚,祭祀必敬。紂王很高興,封文王為西伯,賜他千裏封地。文王認為得民心必勝於得千裏之地,於是,辭去封地,隻求免除殘害百姓的炮烙之刑。
齊桓公問管仲道:“當君主的人,以什麼為貴?”管仲說:“以天為貴。”桓公仰而視天,不明白他的意思。管仲又說:“我所說的天,並非蒼天。君主,應以百姓為天。百姓擁護,就能安寧,百姓輔佐,就能強盛;百姓反對,就很危險;百姓背棄,就要滅亡。如果百姓聚在一起埋怨國君,國家不亡,那是沒有的事。”
齊國出使到趙國覲見趙威後,威後還沒打開書信,便向使者問道:“今年收成好嗎?你們的百姓好嗎?齊王還好嗎?”使者很不高興,不解地問道:“我奉命出使越國聘問威後,可您不先問齊王如何,而先問年成與百姓,這豈不是把微賤者放在前麵,把尊貴者擺在後麵了嗎?”威後回答說:“不是這樣。如果沒有年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國君?那有丟開根本不問而去問細枝末節的呢?”
荀子說,馬驚車了,坐在車內的人就不安穩;百姓驚懼政事,君主在職位上就不安穩。所以,做君主的就不能不愛民如子。
治理國家的人,能得到百姓效力,就富有;能得到百姓拚死而戰,就強盛;能得到百姓稱頌,就榮耀。
君王要想管理好臣民百姓,首先要利用仁德降服人的心誌,廣布自己的仁義於天下,臣子百姓自然歸依,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皇雖然沒有傳下驚天動地的偉大言論,但他們的仁德卻遍布四海,所以天下老百姓不知把功勞記在誰的名下。君王的責任就是探索天地的規律,有言論,有法令,讓天下太平。隻有君臣謙讓,互不貪功,德化四海,百姓才能悅服。古代的君王正是因為做到了降服民心,所以他們在使用群臣時雖沒有那麼多的禮儀法規、賞罰獎勵,也能使四海和美而不互相傷害。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我們可以把它變成“用人之道,當先得人心”。因此,企業的管理者要善於與員工溝通,才能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要想真正得到一個人的忠誠與歸順,必須從情感和良知上征服他,讓他懼怕你,隻是短時之功,而讓人感激你則為永久之功。
美國的斯凱特朗電視公司總裁阿瑟·列維就是一位能體恤部下,愛惜人才的企業家。
為了研製閉路電視,列維錄用了一位頗有才幹的青年技師比爾。比爾一上任,就鑽進實驗室,整整幹了一個星期。在工作最緊張的時候,比爾一連幾天都不離開實驗台,連飲食都是請人給他送去的。
實驗告一段落後,疲憊已極的比爾好像老了十來歲,他倒床就睡,過了一天一夜才醒過來。看到因休息不足而眼窩深陷、神情疲乏的比爾,列維深受感動。他拉著比爾的手,真誠地說:“我希望你改變一下工作方式,否則,我決定停止閉路電視的研製工作。”
“為什麼?”比爾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列維心疼地說:“因為像你這樣不分晝夜、不顧性命地工作,不等新產品問世,你就垮了。我寧願不做這個生意,也不賠上你這條命。”
比爾為列維對自己的關心感到激動和寬慰。他說:“不會的,我已經習慣了,凡搞我們這種研究工作的人都這樣,已經習慣了。”
列維聽了這話,眼淚都快流下來了。他有些傷感地說:“是的,搞研究的人少有長壽者。但我希望你能節製一點。雖然我們相互認識時間不長,可我知道你已經竭盡全力了。對我來說,這就足夠了,就算研究不成功,我也不會責怪你,你也用不著為此而自責。”
比爾對此非常感動,萌發出一種願為列維“赴湯蹈火”的豪情和勇氣,這以後,他一如既往,夜以繼日地工作。
不到半年,閉路電視終於研製成功。這項新技術的問世,為斯凱特朗電視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要攻知識人才的心,不僅要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做他們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隻有當管理者與知識人才成為知己,無論是合作,還是貢獻都將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