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
【原文】“能當一人而天下取,失當一人而社稷危。”
【大意】能恰當地任用一個人就可以取得天下,不能恰當地任用一個人國家就危險了。
用人得當,工作就一帆風順,反之,就會舉步維艱。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一個領導者,就要善於使部屬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齊國有個閭丘邛的人,年方十八,他求見齊宣王,希望在朝廷謀個職位。
宣王說:“你年齡太小,不能任用。”
閭丘邛說:“你這樣說就不對了,古有顓頊,行年十二有治天下,秦項橐七歲,為聖人師。由此可見,你隻能說我沒有本事而不用,不能說我年紀太小而不用。”
宣王說,“沒有見過小馬駒載重運行,同樣,人也需要等到成熟以後方能為國所用。”
閭丘邛說:“你說得不對。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驊騮騏驥,天下駿馬,讓它們與狸鼬在爐灶間賽跑,駿馬的速度未必能超過狸鼬。黃鵠白鶴,一舉千裏,讓它們與燕子、蝙蝠在堂屋間比飛,鵠鶴未必能有燕子、蝙蝠的靈便;辟閭巨闕,天下利器,擊石不缺,刺石不銼,但要掃出眼中的灰塵,它未必抵得上麥芒鋼草,由此看來,年長的人與我何異?”
宣王說:“你說得好!你為什麼這麼晚才來見我呢?”於是授他以官職。
可見,人才的高低並不能以年齡的大小來作判斷,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因此企業經營者要做到“善任”,可先從發揮人的作用入手。按需任才,人事相宜。因為用人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出色地去完成某項任務。如果我們丟開了要他去做的具體任務,而把注意力放在計較人的缺點,特別是過多地去議論那些與要求完成的工作並無多大關係的缺點,這樣就使任用人的標準失去合理的依據,如果以一些與工作無關的次要因素上升為衡量人才的標準,甚至可能使這些“附加條件”成為可以按個人好惡任意伸縮的框框,限製或埋沒了許多可以出色完成任務的人才。
所以,經營者要善任就決不能依人論人,而必須依事論才按需任才。領導者在用人之前,首先應根據所需完成的任務的性質、責任、權限及完成這項任務的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等因素,認真加以分析,提出明確的要求。然後,根據下屬的特點和長處,分別加以任用。
有關知人善用,曾國藩重用容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曾國藩曾重用並委派容閎赴歐美采購機器。容閎是廣東香山縣人,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早年留學美國耶魯大學,後入美國籍。李善蘭、華衡芳、徐壽等人都向曾國藩舉薦過他。盡管容閎曾向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上書過,提出過發展資本主義和七項建議,以後又與太平天國多次做過茶葉生意,但曾國藩對此卻並不怪罪。
曾國藩接連三次發出邀請。35歲的容閎初次登上總督衙署大門,次日便受到了曾國藩的接見。曾國藩在了解容閎的經曆和學識以後,認為他確是個既了解西方又有膽識的人才。在問及當前對中國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當從何處著手的問題,容閎答以莫過於仿照洋人建機器廠,尤需先辦製造工作母機的工廠。
曾國藩十分讚許,及時撥發巨款,委派他赴歐美采購機器。多年來一直在異國他鄉做著中國富強之夢的容閎,受命之日,十分感奮。一年後他從美國采購來的機器,就安裝在當時中國最大的軍事企業——江南機器製造局中,為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事業為本,人才為重。經營者要真正做到“善任”,首先應該從事業的全局出發,充分考慮人才的具體特點,把他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假如不把人的才能用到最能發揮其作用的地方去,那對人才是一個壓製,對事業是一種極大的損失。
美國有位女專家叫波特夫人,她善用、巧用人之缺點,從而使她的領導和管理係統化、科學化。她曾派一位心理學家和一位社會學家,對其手下進行智力調查。社會學家向她彙報說:你這兒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線性思考的人,一種則是係統思考的人。線性思考的人直來直去,領導叫幹什麼就幹什麼;係統思考的人能全麵地看問題,很快就能抓住問題的要害,決定自己的行動。而心理學家向她彙報說:你手下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熱情的人,一種是吹毛求疵的人。波特夫人,綜合兩人的意見,做出了這樣的人事安排:線性思維又熱情的人,去做技術培訓教師,他一定會樂於教書;線性思維而又愛挑毛病的人,去當警察,他一定會愛管閑事;係統思維而又熱情的人,請他當領導、顧問,他一定既高瞻遠矚又埋頭苦幹;係統思維而又愛挑毛病的人,請他去作監理,誰幹得怎樣,他會一目了然。這樣,就做到了各得其所,各避所短。在一般人眼裏,直來直去、吹毛求疵,也許都是缺點、短處,但是在波特夫人眼裏,這些缺點和毛病同時也是長處和優勢,關鍵在於善用、巧用這些缺點和毛病,使之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