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比一座房子,刪繁就簡,去掉多餘的椅子,生活才會簡樸而不失深邃,人生也才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減掉多餘的椅子,不讓身外之物躋身其間;減去庸俗與卑劣,為純真與善良讓位;減去虛偽與暴戾,讓坦誠和高尚入座;減去自私和冷酷,為愛和寬容騰出空間……那麼,當忙碌了一天的你坐下時,便多了一份輕鬆和坦然。
或許你會好奇,減掉了這麼多,生活豈不成了一座空房子?那麼你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心無旁騖之時,理想和熱情便會走進來,生活也因此變得充實;沒有了世俗的喧囂和打擾,生活便會騰出更多的思考空間,供你自由馳騁。減掉了多餘的,才剩下最珍貴的,就如那一碗熱騰騰的白粥,沒有過多的油脂,沒有複雜的味道,縱然是淡,卻是最暖人心脾的。
泰戈爾有一句話:翅膀上掛著沉甸甸的金錢袋是飛不高遠的。同樣,生活中有了多餘的椅子,不但不會飛翔,恐怕連靜坐沉思的樂趣也會消逝。
人在世俗的世界中行走,不可避免地帶上一些東西。漫長的行走後,我們發現人生的背囊越來越沉重,形形色色的欲望和世俗觀念無限膨脹,壓彎了我們的腰,束縛了我們的腿,減緩了我們前進的步伐,他們甚至遮住了我們的雙眼,蒙蔽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腳步開始淩亂,迷失在燈火酒綠的花花世界裏……
清醒的我們應該放下這個沉重的包裹,生活不應該隻有加法,減去人生的累贅,甩掉身上的包袱,輕鬆上路。減去世俗的欲望,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遠大,奔向成功的路上,多了一份寧靜,少了一分急躁。那種對成功的渴望,不是世俗中宣揚的急功近利,而是有的放矢。減去世俗的負重,能讓我們的腳步更加輕盈,不是世俗中吹噓的隨波逐流,自我放任,而是欲擒故縱的智慧;減去世俗的思想,我們的心靈就經曆了一次解脫,一次淨化,一次提升,飛向那蔚藍的天空,盡覽人間壯闊的景致。
貝多芬減去了世俗的紛擾,在音樂的王國裏盡情地歡快舞蹈;居裏夫婦減去了名利的誘惑,在科學的世界裏邁出了深遠的步伐;陶淵明減去了官場的束縛,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們把自己從囚籠中釋放出來,輕鬆地徜徉在人生邊上,嗅著人間的芬芳。而別裏科夫一生都藏在世俗做成的套子中,失去了美好的生活;葛朗台一生為金錢所累,失去了美好的親情。他們不懂得生命的減法,自願帶上沉重的枷鎖,步履蹣跚地行走在人生的泥濘中。
在世事擾攘、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減法”體現了一種嶄新的生活理念,它啟發人們去思考生活的本源、本真意義。的確,生活就像一道數學公式,有加法,亦有減法。很多時候,我們不僅要做加法,更需要做好減法,這樣生活才會變得簡單,我們才會輕裝前行,提高生命質量,提升生活品位,享有生活的純粹高尚,領略生活的無限風光。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髒,多餘的金錢會拖累人的心靈,多餘的想法會增加生命的負擔。為此,若想活得健康、充實、瀟灑、輕鬆、快樂,就要時常演習生活中的減法,舍棄生命中的多餘,讓生活中的不如意越來越少,在簡單中找尋生活的快樂。
在家裏,要像一隻破襪子那樣放鬆
早期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累了才休息,而是有規律的休息。就好像在耕耘時,土地是需要輪種、輪耕的。就是要經過這樣的程序,足夠的時間,讓土壤的養分得到恢複。自然有一定的規律和法則,如春生、夏耕、秋收、冬藏。人也一樣,不是上緊的發條永不疲倦,隻有休息好,養精蓄銳,才能做好工作。不會休息的人就是不會工作的表現。在繁忙的工作過程當中,要做到學會休息,善於休息,這樣你的生活才更加多姿多彩,你的人生才會更加輕鬆。
有很多人可能會感覺到奇怪,休息還有誰不會,難道還要學習?可是實際上確實有許多人為了業績,為了晉升,為了漲薪,隻知道工作,常常加班加點,幾天幾夜“連軸轉”,為的是比別人多幹出“一點點”在嚴重消耗著自身的體力與精力,結果弄得健康狀況全線崩潰,甚至最後造成了病魔纏身。你能說這種人會休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