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讓壓力成為激活思維潛能的動力(4)(1 / 2)

3個劫匪都非常剽悍。雖說他錢包裏的錢不多,可那都是付出了比一般人辛苦十倍的力氣掙來的啊,怎能拱手給人呢?於是,傑瑞拚命呐喊,拚命抵抗,卻觸怒了劫匪,他們竟然放火燒他的輪椅。輪椅突然著火,傑瑞忘記了自己的殘疾,他拚命逃走,竟然一口氣跑完了一條街。

事後,傑瑞說:“當時,我的境況非常不妙,街上沒有警察,沒有過路的人幫我,我隻能靠自己。為了不被燒傷或燒死。我忘了一切,一躍而起,拚命逃跑,及至停下腳步,才發覺自己能夠走路了。”

現在,傑瑞已在曼哈頓找到一份職業,他已完全康複了,就像沒有負過傷一樣。

那麼,是什麼能讓傑瑞不顧一切地逃生並最終發現自己可以走路呢?

因為他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把自己的最大潛能爆發出來。

潛能是人類最大而又開發得最少的寶藏。無數事實和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還沒有開發出來。美國學者詹姆斯根據其研究成果說:“普通人隻開發了他蘊藏能力的1/10,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半醒著的。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少一部分……”

為什麼很多人的潛能沒有被開發出來呢?正像上麵的例子中所反映的那樣,當我們生活中沒有威脅或沒有意識到威脅的時候,我們習慣於按部就班地過日子。當我們按部就班地過日子這個基本的要求也不能實現的時候,潛能就很容易發揮出來。

這也正是很多企業家的寫照,在走投無路、甚至身無分文的時候,生活突然出現了轉折,做成了事業。而當他有一點錢或有一份維持溫飽的工作的時候,他反而不容易成功。

一個人隻有在困難的時候,在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潛能才容易被激發出來,顯示出平時無法想象的力量。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度過了一段艱苦的歲月,過上了好日子以後,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們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歎:“真不敢想象,我是怎麼過來的啊!”“現在想起來還後怕!”“現在再讓我做那些事,我肯定不敢了。”等等。其實,並不是你的能力條件不如那個時候,相反,現在的條件可能更好了,惟一的差別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你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曾國藩說:“人才非困厄而不能激,非危心深慮則不能達。”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難。遇到逆境就一味消沉的人,是膚淺的;一有不順心的事就惶惶不可終日的人,是脆弱的。一個人不懂得人生的艱辛,就容易傲慢和驕縱。未嚐過人生苦難的人,也往往難當重任。

艱難,會使你冷靜地反思自責,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弱項,努力克服不足,以求一搏;艱難,會使人細細品味人生,反複咀嚼人生甘苦,培養自身悟性,不斷完善自己;艱難,不是一束鮮花,而是一叢荊棘,鮮花雖令人恰情,但常使人失去警惕,荊棘雖叫人心悸,卻使人頭腦清醒。

沒有困難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沒有困難的人生也絕不會精彩。縱覽古今,大凡成功的人幾乎都是在砥礪和克服重重困難之中而閃耀光環的。

須知,困難可以將你擊垮,也可以使你堅定振作,激發自己的潛能,發出驚人的能量。

隻要有50%的希望就值得冒險

一個房產開發商多次投資冒險都以贏而告終,開發商說,他之所以屢屢得手,主要是他敢於冒險。他在選擇一個投資項目時,如果別人都說可行,這就不是機會。人都能看見的機會不是機會。他每次選擇的都是別人說不行的項目,隻有別人還沒有發現而你卻發現的機會才是黃金機會,盡管這樣做冒險,但不冒險就沒有贏,隻要有50%的希望就值得冒險。

一個人能否擺脫壓力,能否獲得個人成就,要看他是不是願意嚐試。

樂於冒險,喜歡試驗,能變通,這些才是變壓力為動力,獲得學習和進步的最重要的途徑。

在我們的傳統民族性格中,對謹慎是十分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