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讓壓力成為激活思維潛能的動力(4)(2 / 2)

謹慎,確實是我們辦好事情的前提條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有了這種小心謹慎的態度,跌的跤就肯定要少一些。但是,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未來的形勢常常不是很明朗,過於強調小心謹慎,以至於處處謹小慎微,就會嚇得我們不敢行動。因此,當代人既要有謹慎的性格,也要敢於冒險。

縱觀曆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區域的振興,一個行業的繁榮,都與某些具有敢幹的冒險精神分不開。冒險精神常常更能充分地體現一個民族的創業精神。可以說,沒有一大批冒險家從事美國西部地區的開發,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國。同時,曆史經驗也表明:如果縮手縮腳,即使有比別人更新的思想,也隻能錯過機會,成為過時的東西。

對於個人發展來說,冒險則成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很多情況下,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就是因為他們敢為別人所不敢為。孫悟空所以被群猴尊為“美猴王”,就是因為他敢於第一個跳進群猴都不敢進的水簾洞,為群猴找到一個理想的棲身之所;諸葛亮敢於在大軍壓境之際,大擺空城之計,驚退司馬懿,雖有計謀在胸,但若無幾分冒險精神,也不敢為。

當今社會所湧現出來的許多改革家,所麵臨的不是連年虧損的企業,便是瀕臨破產的工廠,或者是窮得丁當響的山村。搞不好,非但國家財產付之東流,而且個人聲譽也毀於一旦,沒有冒險氣概誰肯為之?沿著平安坦途走路的人,很少是創立大業的。平庸的人喜歡按部就班,安於無功無過。

敢逾常規,敢冒風險的人,才有可能創造出瑰麗的業績。

敢於冒險,就要堅決摒棄甘居平庸的心理。人生,應當如大海的波濤,既有高高的波峰,又有深深的波穀,在連綿不斷的起伏跌宕中譜寫激昂的人生之歌。沒有風浪,平靜如一潭死水的生活,又有多少蕩人心魄的力量,有多少可以引起自豪的成分呢。對於強者來說,“無險不足以言勇”。因此,一個真正的強者,厭惡平淡無奇的生活,他們渴望冒險,希望在生活中掀起巨浪,喜歡充滿傳奇色彩的浪漫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敢不敢冒險,正是區別強者和弱者的標誌之一。

要想冒險,就不要害怕失敗。愈是稱得上冒險的行為,失敗的危險性就愈大。那也不要緊,敢於冒險,就是敢冒失敗的危險。在改革之年,一大批熱血青年踏上了改革之途,他們之中會有成功者,也會有失敗者。全國有一批成功的廠長、經理,但卻有更多的想成“家”而未能成“家”的行動者,這並不奇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再證明,成功和失敗像一對孿生兄弟,如果隻許成功降臨不許失敗誕生,也就等於扼殺了成功。馬克思早就指出,如果什麼事情都要保險絕對成功才可去做,那麼創造曆史也就太容易了,天下哪有此等容易的事!所以,一個外國企業家一語中的地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

當然,這裏說的冒險並不是像賭徒那樣,完全把寶押在“運氣”上。

冒險不是靠碰運氣,而是靠眼光、靠理智。倘若看不到希望,看不到風險,也就無所謂冒險了,敢於冒險的人是看到了巨大的商業利潤、看到了稍有一搏就會取勝的契機,才敢冒此風險的,敢於冒險者有其受利益驅使,歇斯底裏的一麵,但多的是具備敏銳眼光和頭腦的人。

今天就開始行動,冒險總比墨守成規讓你更有機會出頭。如果你不想被淘汰,你必須竭盡所能獲得相關領域的新知,耕耘出一片專屬的園地,並使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還記得恐龍是怎樣從地球上消失的嗎?不要學做現代“恐龍”。

願意冒險的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你可以從下麵這些小事開始做起:態度積極、設定目標、學著說“不”、表達你真正的感受、提出案子、縮短完成期限、選修一門你不熟悉的課等等。也就是說,盡量挑戰自我,改變行為。你將會發現結果出乎意外的好,你也會更有信心承受更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