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巨石橫在路上,想過去就得搬掉它。幾個人合力搬不動,而用一根撬棍,一個人就可以把它移到路邊。壓力麵前,不開啟心智,不尋找最有效的做事方法,就會事倍功半,受累不討好。“一力降十會”、“一巧破千斤”說的都是改善做事方法提高成功幾率的好處。壓力雖是負麵的,而當你以進取的心態對待它時,它就變成了正麵的促進發展的動力。在智者麵前,壓力就是改善做事方法的動力。壓力——動力——勝利,是智者走向成功的運行軌跡。
壓力催人開啟智慧之門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說的是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無路可走,哪知眼前卻又出了一處山清水秀、林密花茂的好去處。事實真的有這等好事嗎?這不過是詩中所寫,既然已經山重水複,又何來的柳暗花明,這不過是一種意境和心態罷了。它寄托了詩人的一種思想,表達了詩人的一種願望。也許從那時起,“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它所帶來的寓意已遠遠超過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事實上,如果將“山重水複”變成“柳暗花明”非有特殊方法和手段不可。
自然,這裏的特殊方法和手段必須是以“正”為前提的。
十多年前,北京的一個文化館需要翻修擴建,原文化館附近的居民需要遷100戶,按當時的商品售價,每套住房大約用16.18萬元,總計需投資2000萬元。
北京市政府批了1400萬元,距2000萬元還相差600萬元。600萬元對於文化館這個清水衙門來說,是個天文數字,這個難題無疑讓文化館領導的肩上都背上了巨大的思想壓力,怎麼解決呢?
還是壓力下出奇跡,經過苦苦思索,他們拿出了一個高招:避開北京昂貴的房價,到郊區去為100個拆遷戶購100套房子,同時,再買100輛天津“大發”車,分送給住戶,解決他們的交通問題。
當時郊區的一套住房售價為3萬多元,一輛“大發”車要4萬5千元,二者加起來不超過8萬元,這樣,100戶居民隻用800萬元就可安置好了。
市政府撥的1400萬元不僅滿足了拆遷需要,還節餘下600萬元,大難題就這樣輕鬆地解決了。
一般情況下,處理問題還是采用“直接式”。它能快捷、迅速及時地把問題搞定,是處理一般性問題的很好方式。
對於那些非常艱難的問題,采用轉個大彎子的迂回策略,也是出於不得已而為之。其實還是轉化矛盾,使之逐漸趨於和平,是徹底解決矛盾的一種特殊方法。如果找到了這種方法,不但使人能徹底擺脫困境,還有可能會收到意外的驚喜。這就是在壓力逼出的新謀略,也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方法。
正確地審視自我
人生壓力無處不在,壓力大多是外界施加給自己的,但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內在原因造成的。譬如自傲、虛榮、貪婪、膽怯,等等。因此,每一個人在遇到壓力,首先有必要先進行自我審視,隻有了解自己,才能給壓力一個合理的解釋,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
有這樣一位先生,他對現在在公司的處境相當有怨氣,有一天他對朋友說:“我的上司一點也不把我放在眼裏,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
他的朋友對他說:“你對那家貿易公司完全了解嗎?對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
“沒有!”
朋友對他說:“那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好好地把他們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麼修理複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後辭職不幹。”接著,他的朋友建議,“你用他們的公司,做免費學習的地方,什麼東西都通了之後,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那位先生聽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寫商業文書的方法。
一年之後,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說道:
“你現在大概多半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吧?”
可這位先生說:“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
“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的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卻又不努力學習;而後你痛下苦功,當然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隻知抱怨上司,卻不反省自己,這是人才常犯的毛病啊!”
以前上司不重視“那個人”,是因為“那個人”不了解自己的弱點,總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卻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可以說,他還沒做正確地審視自己。當他真正地了解了自己並努力學習時,他理所當然得到了上司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