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讓壓力成為改善做事方法的動力(1)(2 / 3)

要想讀懂一幅畫就要了解它,隻看一次是不能評價它的,每次欣賞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會發現你感受到了以前沒有體會到的東西。這和審視自我是一樣的,你必須選擇一種正確的方式來審視自我,不斷地留意自己,就好像別人觀察你一樣,這樣你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當你在各種場合與人為伴時,你是否會感到有些不安和膽怯?而當你獨處時,你是否會覺得更加自在,更加輕鬆,可以表現出真正的自我?

如果你是這樣的話,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努力做到與別人為伴時要像獨處一樣輕鬆自在,不要因為別人的存在而感到不安。慢慢地你就會適應這種環境,你就會不再因為自己刻意的舉動而感到緊張疲憊。誰都無法阻止你實現真正的自我,假想出來的困難隻不過是錯誤的幻覺,拋開幻覺,重新審視自我,一切都會改變。

幾十年前,紐約北郊曾住著一位姑娘名叫沙姍,她自怨自艾,認定自己的理想永遠實現不了。她的理想也就是每一位妙齡姑娘的理想:跟意中人——一位瀟灑的白馬王子結婚,白頭偕老。沙姍整天夢想著,可周圍的姑娘們都先後成家了,她成了大齡女青年,她認為自己的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了。

在一個雨天的下午,沙姍在家人的勸說下去找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

握手的時候,她那冰涼的手指讓人心顫,還有那淒怨的眼神,如同墳墓中飄出的聲音,蒼白憔悴的麵孔,都在向心理學家暗示:我是無望的了,你會有什麼辦法呢?

心理學家沉思良久,然後說道:“沙姍,我想請你幫我一個忙,我真的很需要你的幫忙,可以嗎?”

沙姍將信將疑地點了點頭。

“是這樣的。我家要在星期二開個晚會,但我妻子一個人忙不過來,你來幫我招呼客人。明天一早,你先去買一套新衣服,不過你不要自己挑,你隻問店員,按她的主意買。然後去做個發型,同樣按理發師的意見辦,聽好心人的意見是有益的。”

接著,心理學家說:“到我家來的客人很多,但互相認識的人不多,你要幫我主動去招呼客人,說是代表我歡迎他們,要注意幫助他們,特別是那些顯得孤單的人。我需要你幫助我照料每一個客人,你明白了嗎?”

沙姍一臉不安,心理學家又鼓勵她說:“沒關係,其實很簡單。比如說,看誰沒咖啡就端一杯,要是太悶熱了,開開窗戶什麼的。”沙姍終於同意一試。

星期二這天,沙姍發式得體,衣衫合身,來到了晚會上。按著心理學家的要求,她盡心盡力,隻想著幫助別人,她眼神活潑,笑容可掬,完全忘掉了自己的心事,成了晚會上最受歡迎的人。晚會結束後,有三個青年都提出了送她回家。

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三個青年熱烈地追求著沙姍,她最終答應了其中一位的求婚。望著幸福的新娘,人們都說心理學家創造了一個奇跡。

總是隻想著自己,孤影自憐,孤芳自賞,其結果就是你走不進別人的心裏,別人也走不進你的心裏。隻要用一種正確的方式審視自己,一切都會改變的。

不要老想著從別人身上獲得評價,你自己完全可以正確地評價自己。

通過觀察和研究自我,我們能夠更了解自己為何如此處事。你不必緊張,恐慌往往都來自於錯覺。減少自卑,我們就會感到愜意。

用正確的方式審視自己,壓力就會改變成動力,生活將變得輕鬆愉快,也會使你的事業一帆風順。

隻有自信才可以改變你的自卑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他們對自己沒信心,總覺得自己是卑微的,而這種心態的產生和自己的社會閱曆及眼光有關,就是經得少看得少,認識不到真實的自我。羅斯福夫人曾經說過:“沒有你的同意,誰也不能讓你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一個人如果表現出自己是個充滿活力與吸引力的人,人們就會以你的表現同樣看待你。如果你的儀態、眼神、衣著、麵部表情與為人態度,時時反映出自信與自我肯定,別人自然會對你產生信任與好感。

原一平是一位保險推銷員,他身高1.53米,其貌不揚,年齡不小。在他做這項工作的頭半年裏,沒有為公司拉來一份保單。他沒錢租房,就睡在公園的長椅上;他沒錢吃飯,就去吃飯店專供流浪者的剩飯;他沒錢坐車,就每天步行去他要去的地方。

可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也沒有人覺得他是個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