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讓壓力成為改善做事方法的動力(1)(3 / 3)

自清晨從公園長椅上“起床”,他就向每一個碰到的人微笑,不管對方是否在意或者回報他的微笑,他都不在乎。而且他的微笑永遠是那樣由衷和真誠,讓人看上去覺得他是那麼精神抖擻,充滿信心。

終於有一天,一個常去公園的大老板對原一平的微笑發生了興趣,他不明白一個吃不飽飯的人怎麼會總是這麼快樂。於是,他提出請原一平吃一頓好飯,可被原一平拒絕了。他請求這位大老板買他的一份保險,於是,原一平有了自己的第一筆業績。這位大老板又把原一平介紹給許多商場上的朋友。

原一平的自信和微笑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他最終成為日本曆史上簽下保單金額最多的保險推銷員。他成功了,他的微笑被稱為“全日本最自信的微笑”。他說:“走向成功的路有千萬條,微笑和信心隻是你走向成功的一種方法,但這又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有些人自卑是因為他們身上存在著某種先天缺陷,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如果隻看到自己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就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其實有時某些短處是可以轉化為長處的。

眾所周知,一般的魚有儲氣的鰾,便於上浮與下沉,在水中遊動自如。

鯊魚無鰾,隻有不停地遊動才能避免下沉。雖然鯊魚少了一個生存條件,卻成為“水中霸王”;一般的魚多一個生存條件,命運卻不見得怎樣好,有的甚至會被鯊魚吃掉。

伊爾·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榮獲普利策新聞獎的黑人記者。

他勇敢、勤奮、功績卓越,創造了美國新聞史上的一個奇跡。他在回憶自己的經曆時說:

“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那時,我父親是一名水手,他每年都要往返於大西洋各個港口之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也許一生都會像父親所工作的船隻一樣,漂泊不定。”

“後來在我9歲那年,父親帶我去參觀凡·高的故居。在看過凡·高用過的那張破舊的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我問父親:‘凡·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父親告訴我說:‘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父親帶我去丹麥,在童話大師安徒生的故居前,我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說:‘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生前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從此,我的人生完全改變了。我慶幸自己有位好父親,他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而這兩位偉大的藝術家又告訴我,人能否成功與貧賤無關。”

的確,命運有時會把一些偉大的人放在下等人中間,讓他們從事著卑賤的職業,使他們遠離金錢、權力和榮譽,可是在某個有意義、有價值的領域卻讓他們脫穎而出。所以你完全不必為自己的低賤而煩惱,任何人都可以輕視你,但你自己不能輕視自己,如果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麼你的一生將毫無意義。一個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糟蹋自己,自己將自己看作是世界上最無能、最無用的人。

其實,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你在這方麵實力弱,並不意味著你在所有的領域都處於劣勢。同樣的道理,暫時的勝負並不能決定人生最後的走向,即便你現在處於社會的底層,你也沒有必要垂頭喪氣,自卑自賤,不要因為自己暫時低賤的身份而判定自己未來的生活格局:不要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用垂憐的聲音與世界對話;不要因暫時的生活窘迫,而放棄了美好的理想。一個人隻要永遠高昂著不屈的頭顱,那麼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受到自然條件的限製,然而自信卻不受任何條件的限製。我們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希望永遠生長在沃土中,不斷地成長,不要因為任何小事而自己看不起自己,給自己徒增壓力。

打破心中的壁壘

人生有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甘於壓力的壓迫,而不敢甚至不想衝破壓力。一個對世事知之甚少的人由於生活在井底更可能意識不到壓力,因而也想不到要樹立一個遠大誌向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人的理想也隻能像豆芽菜一樣在溫室裏自生自滅,若偶見陽光反而覺得刺眼難受。

有這樣一個寓言小故事,說有一條魚在很小的時候便被從海中捕上了岸,漁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麗,便把它當成禮物送給了女兒。小女孩把它放在一個魚缸裏養起來,每天它遊來遊去總會碰到魚缸的內壁,心裏便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