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讓壓力成為錘煉堅強性格的動力(1)(3 / 3)

米絲女士在丈夫去世後與兒子伍德相依為命,她沒有再婚,獨自一人辛辛苦苦地承擔起了對兒子的撫養、教育。終於,伍德考入了名牌大學,馬上就要畢業了。在畢業前,已經被一家大公司簽約錄用。對於米絲女士來說,經過了千辛萬苦之後,美好的生活已經就在眼前。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伍德畢業前夕,米絲突然接到通知,伍德外出時遭遇車禍,不幸去世。

談到此事,米絲說:“聽到兒子車禍身亡的消息,我感到悲痛欲絕。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生活是如此快樂,我有一個非常討人喜歡的孩子。為了養育他,我不惜付出全部力量。在我眼裏,他具有年輕人美好的一切品質,我感到離開了他便不能生活。無情的電報粉碎了我的希望,我覺得再不值得活下去了。我開始忽視工作,疏遠朋友。我放棄了一切,對世界怨恨不已:為什麼上帝要奪去我可愛的孩子?為什麼這個充滿希望的青年還未能開始他的人生旅程,就這樣離開了人世?我根本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傷心過度,我不得不放棄滿意的工作,遠走他鄉,淚水和悲傷成為我生活的全部內容。”

“當我準備辭職,清理辦公桌的時候,忽然從抽屜裏找到一封落滿灰塵的信。那是伍德在幾年前在我母親去世時寫給我的一封慰問信。信中寫道:‘我們會永遠懷念她的,尤其您更會如此。我知道您會勇敢地麵對這一殘酷的事實,因為您的堅強的人生觀必定會使您接受生活的挑戰。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所教給我的那些美好而深刻的人生道理,不論我們相隔多麼遙遠,我會永遠記住您的微笑。我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承受生活帶來的一切考驗。’我把信反複讀了幾遍,仿佛聽到伍德在我身邊說:‘您為什麼不照您說過的話去做呢?堅強地活下去!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要把您個人的悲哀藏在微笑底下,繼續堅強地生活下去吧!’於是我又回到工作崗位上,我不再對世界感到憤憤不平。我不斷對自己說:‘事情既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雖然沒有力量改變它,可是我能夠堅強地活下去。’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結交新的朋友。我不再為無可挽回的過去悲哀,而是懂得了珍惜寶貴的現在。因為我已經接受了現實,或者說接受了上命運對我的安排,所以我們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充實,更加快樂。”

不敢麵對現實的人是膽小鬼,但接受現實更需要勇氣。現實中,有些事情是我們不能左右的,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即我們在左右不了現實時,可以左右自己對待現實的態度。

“能夠看破人生的一切,是你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這句古代的格言發人深思。的確,單單是環境,並不能決定我們的一生是幸福還是不幸福。我們對於環境的反應和態度,才能決定我們是否幸福。耶穌曾說過天國就在你心中,其實這也是地獄所在的地方。人們是經得住災難與悲劇衝擊的,甚至可以戰勝它們。不要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奇跡,實際上人們內在的精神力量可以堅強得令人驚奇,隻要你善於運用這種力量,它可以幫助克服一切困難。人,要比自己想像得堅強得多。

假如你不敢正視現實而妄加抵製,或是焦慮萬分,或是畏縮不前,或是心灰意冷、喪失信心,都無法改變不可避免的事實。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情緒,用新的思考方式去向現實挑戰,並且戰勝它。

我們來看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20世紀20年代,蘇聯的一位共青團幹部被病魔擊倒。他從小就是一位革命者,參加過蘇聯紅軍,曾經是騎兵隊伍裏的一名英勇的戰士。和平時期,他是一位建設者,將全部的熱情和心血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戰爭年代的槍傷、建設時期的勞累,使他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正當他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時,無情的病魔向他襲來,先是下肢癱瘓,他不得不臥床休息,後來眼睛又漸漸失明。病魔可以將他擊倒,但沒有將他擊垮。他勇敢地麵對疾病的挑戰,並沒有心灰意冷,又為自己找到了新的事業,他決心將自己的經曆寫出來,紀念自己曾經奮鬥的偉大事業。眼睛看不到,他就用硬紙做成格子,套在稿紙上。終於,他寫出了一部振奮人心的作品,塑造出了一個激勵了無數青年人的英雄形象:保爾·柯察金。他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

也許你會說,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但老生常談並不代表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