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讓壓力成為塑造個人素質的動力(3)(2 / 3)

聖賢語錄及勵誌名言是古聖先賢的人生哲理與智慧,我們讀了它隻是知識,把它落實到生活中才是智慧。說一丈不如做一寸,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裏路。讀萬卷書所吸收的“學理”,透過行萬裏路的考驗才成真理。

這就是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了。

從容不迫的好心態更是成功的素質

人生有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壓力亂了陣腳,最後被壓力馴服而屈從了壓力。大凡成功者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壓力麵前能夠做到從容不迫,穩健運營,從而獲得勝利。

中國曆史上因淝水之戰而聞名的謝安,有一個很令人歎服的故事。

那是在淝水大戰決戰時刻,謝安不是坐臥不寧,而是若無其事地與人下棋。其間,他的侄子謝玄的捷報傳到了,謝安看完信,默然無語,徐步走回棋局。直到有人問戰局如何,他才平靜地答道:“小孩子們打了勝仗。”表情和平常一樣。這便是一代名相的風範。

與謝安一樣,古今中外的許多名將和領袖,都具有從容不迫、指揮若定的氣度和雅量,這使得他們得以屢屢化險為夷、大勝而歸。最為令人感歎的是,在“行動的高溫”裏,成功的領導者仍能保持從容不迫的氣度,這種“高溫”包括猛烈的批評、巨大的爭議、超常的壓力,也包括變革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做到從容不迫,不隻是一種勇氣,也是一項技巧,更是一種氣質,就像巴赫的音樂一樣,優雅,大氣,澄明,即使是迅疾的旋律,在他那裏也是一派從容不迫。

從容不迫還意味著留有餘味。古羅馬的哲學家曾經告訴我們,在所有的事情中都要有所保留,這是保存能量的切實的辦法。在大多數場合,一個人不應該用盡他的能量和精力,後援力比攻擊力重要,後勁比衝勁更重要。以世界杯足球賽為例,在長達一個月的賽事中,最終奪冠的球隊往往是漸入佳境的,他們在開賽之際表現得往往並不完美,但隨著賽程的深入,他們卻厚積薄發,一飛衝天。

即便是在賽前,成熟的球隊也盡量避免過早出狀態,避免毫無保留地曝光自己,虛虛實實、顧左右而言他是他們常用的伎倆。而在比賽中,他們一般不會一上來就孤注一擲,因為他們知道一場比賽是90分鍾或120分鍾甚至更久,而不是10分鍾。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名言“孤注一擲之後,堡壘和處女都不會堅持很久”,似乎成了“狐狸”教練的座右銘。

一個球隊從容不迫還有一種潛在的好處,那就是不激怒對方。一般來說,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如果你球踢得凶巴巴的,動作大,態度也無禮,對方就很可能會被激怒,他們內在的潛力就很可能迸發出來,以至出現驚人的表現,即便是贏不了你,對方也很可能同樣還以顏色,被踢傷或者因為發生衝突而被紅牌罰下的你還能參加下一場比賽嗎?而在世界杯的曆史上,恰恰是一些球員的不冷靜導致被罰或受傷下場而為球隊的失利埋下了伏筆。生活中也是這樣,你的從容不迫會“解除”許多人的“武裝”,使你前進的路走得更快、更穩。

從容不迫還有一種日常的表現方式。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教師在教室裏給每個小孩桌前放一塊軟糖,並告訴他們,老師要出去一下,等回來後如果發現誰的軟糖沒吃,則老師會再給他一塊。老師回來後,發現有的孩子把糖吃了,有的沒吃。17年後——當原來的孩子長大成人,心理專家對那些人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沒吃軟糖的,即能夠推遲享受的,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些馬上吃軟糖的,幾乎沒有取得多大成就。同樣的,無論是在球場上,在商場上,在戰場上,還是在政壇上,那些不為眼前利益所動,能夠推遲享受,堅持把最重要的事做好,並能忍得住寂寞的人,總是會比饞嘴的人得到更多、更好吃的軟糖的。

良好的交際素質可幫你借力而行

現實社會告訴我們:在這個講究雙贏的時代裏,一個孤軍奮戰的人會麵臨重重的壓力,是難以成就大業的,就算他是英雄也難顯英雄本色。

一個人本事再大,也不能保證完成所有的工作,縱使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呢?富於挑戰、思維跳躍、觀念創新的人很容易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他們主動擴充自己的大腦,延伸自己的手腳,借外力助自己成功,借勢力助自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