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讓壓力成為拉升人生目標的動力(3)(3 / 3)

堅持目標不懈追求。楊瀾的職業角色幾次變化,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如何轉、如何變,楊瀾始終把自己定為“傳媒人”,聰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這塊料,所以從沒有偏離做媒體這個大方向。而她的變化就在於她製定的目標層次一直在提高。楊瀾在她的《憑海臨風》一書中,曾寫到了乘熱氣球的經曆。熱氣球的操作員能做的隻是調整氣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風向,而氣球的具體航線和落點,就隻能聽天由命了。這正是乘坐熱氣球的魅力所在:有控製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確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確設定的飛行都來得刺激。“其實人生的樂趣也是如此,全在這定與不定之間。”楊瀾這樣認為。

學習充電知識塑造。楊瀾也有很美麗的外表,但不把自己定位在吃青春飯,對知識塑造自己的人生格外看中,楊瀾選擇出國留學也就是側重對中西文化的對比學習,通過不斷學習和充實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楊瀾說自己當時並沒有多少錢可以出國讀書,與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的相識使她圓了求學夢。1993年底,謝國民問楊瀾有無留學計劃。楊瀾說自己走了就沒人做節目了。謝國民認真地說,“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的發展重要。你有很多潛質,如果不出去就可惜了。隻要你考取一個好的名牌大學,我就讚助你,我給你學費。”楊瀾坦言自己至今都非常感動。

開放視野國際眼量。楊瀾的思維意識是新潮的,也是中國電視主持人中為數不多的具有開放眼量國際視野的電視人,這樣的開放思維讓楊瀾具有強烈的國際背景。這個1968年生的女性,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她曾走訪了諸多的世界政要、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傑出華人、傑出女性,1996年她自己也被選入英國《大英百科全書世界名人錄》,1999年2月被《亞洲周刊》(Asia week)評為泛亞地區20位社會與文化領袖之一。

2000年1月,出資4000多萬元入股香港上市公司良記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擔任集團主席。2000年3月,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有限公司。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112次全會上代表中國奧申委作文化方麵的申辦陳述,並親眼見證了北京申奧成功。自2003年3月起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05年開始主持針對中國都市女性觀眾的大型談話節目《天下女人》,其訪人物談節目始終深受世界華語觀眾的喜愛。

財富人生藝術人生。楊瀾的事業雖然是商業產業,但也是文化事業,體現的是文化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責任。楊瀾開辦陽光衛星電視的一個目的就是做曆史和人文,是為文化的一種貢獻。楊瀾現在所有的電視節目也有很豐厚的文化含量,沒有濃厚的商業和金錢味道。楊瀾熱愛公益事業,對社會充滿愛心。楊瀾獲得萬寶龍國際藝術讚助大獎。這次萬寶龍國際藝術讚助大獎獎勵楊瀾15,000歐元獎金,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對楊瀾來說可能就不算什麼。不過,大家可能還是很關心她是如何花這筆錢,誰讓她是公眾人物呢。楊瀾自己說這筆獎金它將用於和中央芭蕾舞團共同創建一個青少年的現代芭蕾舞培訓和演出的計劃,幫助那些在社會上和在家庭中遇到一些困難和困惑的少年。她認為在關心別人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