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教師都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教師能“傳道授業解惑”,並受到很多人的尊敬。課堂上教師的旁征博引,被學生看作“超人”或“牛人”,甚至有不少的學生把教師當作自己崇拜的偶像。他們希望有一天能像自己的老師一樣神通廣大。他們平時會很細心地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做做“小老師”,為同學們“上課”。研究顯示,凡是有欲望做別人老師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高於其他學生。
讓學生來當老師,不但能徹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麵,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還能從教的過程中體會到教的滋味,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山東省榮成市府新小學老師王玲講述了自己的英語教學故事:
在三年級的字母教學過程中,由於受母語拚音字母的影響,學生在英文小寫字母的書寫上經常與拚音混淆。小寫f、j、k、l、p、q、x、y常常寫錯。小學生爭強好勝而又直言不諱,他們往往對自己的過錯容易忽視,對別人的過錯卻一點兒也不放過,甚至對老師也毫不留情。小學生有這種對別人吹毛求疵的心理,我何不利用這一點來幫助他們糾正字母書寫上的錯誤呢?
上課時我嘴裏說著“小寫f要注意了,占三個格”,卻在黑板的四線格上寫了拚音字母f。我範寫,學生跟著讀寫。讀寫了一兩遍之後,教室裏就有點兒騷動。有人在下麵交頭接耳,也有小手開始舉起來了,小手越來越多。我佯裝不知,詢問一位舉手的學生:“What’s wrong?”學生說道:“Miss Wang,你寫錯了,f占格不對”。我假裝認真地看了一下:“Oh, you’re right,thank you.”
受到表揚的那個學生非常自豪,腰板挺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儼然一副老師的“小老師”的模樣。沒有搶到機會指出老師錯誤的學生,也在下麵大聲糾正我的錯誤:“f占三個格,頂天立地,Miss Wang 寫的少了小尾巴,應該這樣寫的。”還用小手在空中寫出來。我請其中的一位寫在黑板上。他高興極了,寫得非常認真。
後來我又故伎重施,“騙”學生去糾正一組單詞的書寫錯誤,進而又讓他們輪流當小老師,批改小組同學的作業,而我也徹底放手當了不批作業的“懶”老師。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這次糾錯教學讓我意識到,應將枯燥的教學滲透在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感知,去探索,去總結,去實踐,去驗證,讓他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使知識內化吸收,最終達到靈活運用。
學生一代比一代強,隻要給他們空間,一定會青出於藍勝於藍;隻要給他們一點空間,他會“秀”給你無限的可能。我們建議教師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情感特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妨讓學生也來當老師。